近年来,中高考改革越来越注重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如何才能学好语文?日前,在卓越教育语文综合能力大挑战颁奖典礼上,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全国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研究中心理事黄朝霞老师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学生发展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这要求教育培养的不再是掌握了多少知识的人,也不是具有某种单一能力的人,而是具有多种“能力群”的人。
语文成绩固然重要,但是除了成绩外,还有哪些能力要培养和提升?黄朝霞表示,现在学生的生活圈子太狭窄了,没有时间、机会亲近大自然,写作文往往提起笔不知道写什么。她指出,家长要帮助孩子拓展知识面,丰富他们的生活。同时,家长还应配合学校教学。“比如在开始识字、写字时,家长可以带孩子在街上认识招牌上的字,鼓励他们在生活中识字。家长要有这种意识,让课堂内外相互渗透、交叉,而不是一味当甩手掌柜,认为孩子成绩是老师的事。”黄朝霞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很鲜活的生命体,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来引导孩子成长。
黄朝霞认为,老师不仅要教学生接受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学习知识的能力,比如阅读能力就是其中之一。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有家长和学生疑惑“读这么多书能吸收吗?”黄朝霞认为,“在质和量之间,首先要保证量,其次才是质。有了一定的阅读量后,再采取正确的方法提升‘质’。”她建议,阅读最好从娃娃抓起,比如家长给孩子讲故事也是一种帮助阅读积累的方式,从小激发孩子听故事、读故事的兴趣。家长也可以多带孩子去书店,润物细无声,同时,阅读从量变到质变需要讲究方法和策略,如家长有趣的提问、完成课后思考等。
卓越教育广州分校小学语文教学负责人肖君表示,现在语文题目的灵活度、考点等,与以往有所不相同,更注重考察学生探究、思辨能力。平时阅读面较广,书读得多,思想活跃的学生,面对这种考试变化就如鱼得水,而阅读面窄,只读教材教辅,只注重“刷题”的学生,就可能不适应。(记者 徐珊珊 实习生 林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