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苏州,总让人首先想到园林

应该说,园林和苏州是一种分不开的关系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说的便是园林

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

沧浪亭、狮子林、艺圃、耦园、退思园

等9座园林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成为苏州最具文化价值的

国际品牌和“城市名片”

作为举世闻名的“园林之城”

苏州园林历史之悠久、艺术之精湛

数量之众多、影响之深远

体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最高成就

在中国乃至世界园林发展史上

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除了拙政园、沧浪亭这些“名园”之外

苏州还有不少园林,或消失、或损毁、或荒废

而今苏州将108座园林纳入《苏州园林名录》

对入选园林均实现挂牌保护

让它们重新回归人们的生活

最近一次的疫情流调

更是让苏州的一场“园林之旅”在朋友圈刷屏

园林、古建筑、博物馆

苏州的江南文化基因毕现其间

苏州是温暖的

以“待无恙,君再来,访苏州,探江南”相邀

展现城市的温度与热情

PART  1

园林,美丽宜居的底色 

2018年以来,苏州针对当前园林保护管理面临的新情况和新挑战,作出了建设“天堂苏州·百园之城”的决策部署,通过实施健全名录保护体系、加速园林修复、扩大园林开放、加强行业监管等一系列举措,走出一条园林群体性保护管理的新模式,被列为江苏省美丽宜居城市建设试点项目,并先后斩获多项国内外大奖。

“天堂苏州·园林之城”保护管理项目荣获2018年联合国人居署“亚洲都市景观奖”,可园保护修复项目荣获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杰出奖”。

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在苏州召开

来源/深度苏州

今天的苏州,既有“名园”,又有“百园”。从古典园林的保护传承到与当代生活共融,从“园林之城”到“百园之城”,“天堂苏州•百园之城”三年行动计划真正将园林嵌入城市日常生活。

耦园

PART2

从"名园之城"到"百园之城" 

构建保护名录体系

截止目前,苏州市政府先后公布了四批《苏州园林名录》,共有108座园林列入名录保护体系,并对《名录》园林进行挂牌保护,为每座园林设立保护标识,把苏州园林纳入科学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轨道,初步构建了覆盖全市的园林保护名录体系,实现了“百园保护”目标。

来源/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官网

完成园林保护修复

严格按照“原真性、完整性、延续性”原则和“修旧如故”方式,采用“政府+社会资本+私人”的多元化资金,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12处重点园林(塔影园、可园、柴园、南半园、明轩实样、詹氏花园、顾氏花园、唐寅故居,对墨园、慕园、遂园、寒山别业)保护修复工作。下一步,将逐年指导部分代表性民间园林进行保护修复,让更多的园林流芳于世。

目前,重点修复的12处园林中已有7处已经对外开放,其余几处在进一步完善后也将全面开放。

提升行业监管水平

积极发挥市园林主管部门的牵头作用,编制实施《“天堂苏州·百园之城”保护规划》和《苏州园林管理规范》,从规划控制和保护管理层面强化园林群体保护监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全覆盖的监管信息系统,初步建立园林数字化“基因库”。出台《苏州园林保护资金使用办法》《关于办理发放苏州园林首次开放补贴的操作细则(试行)》等制度规定,鼓励社会重视做好园林保护修缮和开放利用工作。建立园林专家库和志愿者队伍,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监管巡查、现场指导、技能培训等活动,提高园林的原真性、延续性和整体性保护管理水平。

创新文化活化利用

推动“园林+”资源活化利用,拓宽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合作渠道,精心雕琢“一园一品”特色花事活动,推出拙政园“拙政问雅”、沧浪亭“浮生六纪”、留园“盛世留音”等实景演出夜游项目,研发300多套园林特色文创产品,提升园林文化产业发展、孵化创新经济、改善社会民生的综合功能;编撰出版《苏州园林志》系列丛书,合作推出《国家宝藏》《万里走单骑》园林版,传承好园林文化的精髓和记忆;通过创作园林主题歌曲、推出园林旅行印章、开展园林文化寻访等形式,全方位宣传展示园林文化符号,扩大苏州园林群体的影响力和美誉度,续写好“江南文化”园林篇章。

PART 3

园林开放,游园可期 

以塔影园、南半园的修复完成为标志,园林保护修复“三年行动计划”完美收官。其中像塔影园,可园等都是已经消失了超过百年的园林如今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

目前,苏州积极推动《名录》园林以预约开放、定时开放、特殊纪念日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开放,已先后向社会预约开放畅园、瑞园、后乐园、道勤小筑、墨园、芥舟园、织造署旧址等13座园林,累计开放89处园林,开放率达82.4%,努力为群众创造优美、安全、舒适的游园环境。研究拟订未开放19处的开放计划,计划2023年底前国有园林逐步对外开放。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