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我家200米远,有块处于闲置状态的城市绿化用地。十几年以来,这里是附近居民尤其孩子最欢迎的地方,放学后,他们习惯来这里看书、踢毽子、跳绳,玩老鹰捉小鸡等游戏。
最近,这一和谐状态被打破了,几位身着制服的保安以“践踏草坪”为由,对草坪里的孩子和大人进行劝退。街坊们只能悻悻然离开。笔者及其他几位街坊拨打“市民热线”,得到如下答复:“任何人不得破坏绿化规划用地的地形、地貌、水体和植被,不得损害城市树木花草和绿化设施,不得开展任何损坏绿化的娱乐活动。”
尽管上述答复义正词严,但我还是产生了几个疑问:其一,草坪的功能只是供人观赏,还是可以供人使用;其二,细心呵护及严禁入内的草坪,与偶尔被踩踏的草坪相比,谁的养护成本更高;其三,草坪的使用方式,要不要结合所在区位与特定地段居民的实际需求;其四,草坪是城市的公共绿化设施,其公共性是如何体现的?
大城市供地紧张人尽皆知,公共空间更是捉襟见肘,有大片难得的“留白”之地,实属难得。但倘若只将其当成一种抽象景观,配以“禁止入内”“请勿践踏草坪”等禁令,草坪好“看”却不能“用”,虽毗邻社区居民,但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很难感受到其温度。
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草坪,可以有读书的,喝酒的,聊天的,嬉戏的,踢球的,放风筝的,谈情说爱的,发呆的,睡觉的,只要大家有良好的环保与卫生习惯,断然不会出现狼藉一片的景象。这里的草坪不止于绿植,还是一个具有丰富社会与文化意涵的地方,是附近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附近居民藉由草坪可以培育出和睦的社区关系,进而增进与提升社区认同感与归属感。
在公共空间供给紧张的城市,大片草坪仅被当作一种视觉景观被远远观望,利用效率还是太低。在不至于被中度及重度破坏前提下,都市公共空间只有被弹性使用,并成为人地关系的孵化器,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及意义。
姚华松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1年12月22日 0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