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茜

一个孩子的梦想,如果得到了“天”大的鼓舞会怎样?

这不是一个凭空想象出来的问题。而是“元旦京港澳天宫对话”活动中,那场令人过目难忘的“太空画展”引发的一道时代思考题。

2022年1月1日下午,对航天颇感兴趣的小学生马一通,正坐在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的家中,和父母、弟弟一起守着电视观看这场直播。航天员王亚平刚把镜头移向五彩缤纷的“太空画展”,马一通一眼就找出了自己的画——中国空间站飘在蓝色的星空和黄色的星云中间。她说:“我本来是靠在沙发上的,一下子就坐直了!大喊‘妈妈、弟弟,那是我的画!我的画真的上天了!’”

就在同一时间,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彝海镇中心小学的邹伟琴、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双龙镇排碧小学的龙欣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乔达乡巴什乔达小学的伊丽姆努尔·约麦尔阿卜拉,以及其他来自西藏、甘肃、陕西、贵州等中西部地区的近20名小朋友们,也像是被梦想击中了一样,从没想过自己还能这么“厉害”。

那些画是怎么出现在太空里的?画画的小朋友们到底有怎样的故事?

孩子们的画,是被火箭“打”到天上的。时间拨回到2021年9月,由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指导,中国航天基金会主办,以中国航天基金会和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二〇八所组织承办的“青春与星空对话”主题活动拉开帷幕,活动分为童心绘梦、千里追梦、文昌圆梦、天舟载梦、星火传梦5个环节。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双龙镇排碧小学的老师龙渡群接到通知:活动向同学们征集“我心中的空间站”画作,“被选中的可以去海南文昌看发射”。 同样的消息传到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冕宁县彝海镇中心小学校长伍忠华那里。他说:“这对于我们这儿的这些从来没有出过县、出过省、没坐过飞机的孩子们来说太难得了。他们靠自己的力量可能永远都没机会去到那么远的地方。”

这次尝试给邹伟琴带来了巨大的惊喜。不仅仅是因为家乡的“彝海边边种着树”,而真正的“大海边边居然连着天”。更因为,她发现自己的梦想得到了最广泛的认同,原来自己的梦想,竟然和成百上千人的梦想,和国家的梦想是一样的。

跨越山海,邹伟琴到达文昌。但她没有在展示环节找到自己的画,伍忠华还在纳闷到底是怎么回事。

2021年9月20日,邹伟琴、马一通、龙欣雨、伊丽姆努尔·约麦尔阿卜拉和其他来自中西部地区小学生们,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杨利伟的带领下,走进文昌航天发射场,观看天舟三号货运飞船给天宫空间站“送货”。但他们当时还不知道,伴随着山呼海啸的巨响,自己的画也上了天。

邹伟琴从没见过那么震撼的火焰。她长久以来对太空的向往,是基于相隔几个镇之外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在夜空点亮的“一点火光”。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发射令她印象最深刻的是,现场所有人一起倒数“3、2、1”。她说:“没想到大家都这么重视这件事,没想到我的梦想也是大家的梦想。”

和邹伟琴一样,许多来到现场的小朋友都不经意间和梦想撞了个满怀。

马一通开始喜欢太空,是因为8岁时躺在草地上看到了北斗七星。她的老师樊玉红老师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山里教育资源有限,2021年,航天科工集团在精准扶贫时帮学校建了航天梦想教室,帮有航天梦的孩子续了梦。她说:“马一通拿着航天器模型,想搞清楚每个零件的作用。”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双龙镇排碧小学的龙欣雨,也一直想知道“那么重的火箭是怎么上天的”,“想去太空看看”。但在精准扶贫之前,她所在的十八洞村,路尚且不通,梦想离她似乎特别遥远。

现在不同了,村里的路通了、房子翻新了、学校的地也不泥泞了,所以龙欣雨在她的画里,用非常明亮的色彩描绘了自己的家乡,想让宇宙飞船带上腊肉和米酒等土特产,送给太空的航天员,也想邀请火星人来村里看看。

这些梦想被天舟三号如约带到了天宫空间站,等待被分享。

2021年10月14日,执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新疆小姑娘伊丽姆努尔·约麦尔阿卜拉代表小伙伴们到现场给航天员叔叔阿姨助力,她向王亚平透露:“我们中西部小朋友,给您和乘组准备了一份神秘礼物,已经送达了空间站,希望您能喜欢!”

2022年元旦这一天,这份“神秘礼物”果然给全国人民都带来了惊喜。伍忠华骄傲地说:“我们这儿的老百姓听说有记者要来采访邹伟琴,四邻八乡都跑来看,全中国也没有多少人的画能上太空嘛!”

当孩子们的航天梦悬挂在空间站的舱壁上,与全国人民一起分享,他们小小的梦想仿佛被放大了14亿次,被认可了14亿次。伍忠华觉得,这会让孩子们的成长目标变得更加坚定,有了坚定的目标也就有了动力。

马一通见过真正的火箭发射塔之后,发现构造太复杂,觉得做航天一定很难。“那么难你还愿意做吗?”她对记者说:“但是可以坚持下来呀!坚持就会成功。”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