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老年人口进一步增多,不少企业将目光投向老年群体,对手机App进行适老化改造,购物、聊天、打车、新闻等涵盖衣食住行的各类手机软件纷纷开启“老年模式”。

面对手里的智能手机,老年人能否得心应手,玩转各类手机App?记者对此展开了调查。

手机App适老化改造走形不走心

近年来,一些企业对手机App进行了适老化改造,字体、页面布局等进一步适应老年群体的使用习惯,但记者调查发现,部分手机App适老化改造并不十分理想,且普及率尚低,被不少老年人诟病。

——广告植入套路繁多。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有关适老化通用设计规范指出,适老版界面、单独的适老版App中严禁出现广告内容及插件,也不能随机出现广告或临时性的广告弹窗,但记者发现,部分手机App进行适老化改造后,广告植入依然严重。一些改造后的适老版App虽然简化了界面,但简化不了“牛皮癣广告”,仍能见到广告推送和诱导类按键。

——界面设置徒有其表。适老化改造关键要素之一是调整字体,解决老年群体因视力减退影响阅读的问题。然而,部分App首页字体经过调整后适宜老年人阅读,但点进二级界面后,界面的布置、字体与正常版一样,并未从根本上解决老年群体阅读难的问题。

——操作难度不减反增。记者发现,诸多手机App适老化模式切换入口并未在首页展示,而是隐藏在“设置”栏中,首次开启适老模式,还需寻找一番。专为老年人普及手机使用知识的湖北老年大学教师张雪琨告诉记者:“正因如此,常有老年同学因找不到手机App中的适老模式切换入口而苦恼。”

多原因导致手机App适老化改造推进难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11亿,5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28%。老年群体已成为互联网发展不可忽视的庞大市场。

多位受访对象表示,国家出台系列政策推动手机App适老化改造,但适老化改造之所以仍停留在表面,原因之一在于相关公司难以从中获利,部分企业动力不足。

业界人士向记者透露,从技术层面上,手机App适老化改造很好实现,但对于企业而言,改造收益不高,且消耗人力与运营成本,用户增长率低,甚至还会造成已有用户流失。“广告是手机App开发商盈利的主要来源,适老化手机App去掉广告后,其盈利将大受影响。”

业界人士还表示,大部分手机App的服务对象是年轻群体,在开发和设计理念上并未充分考虑老年群体,在以年轻群体为服务对象基础上进行适老化改造的手机App也就很难适老了。如智能手机以触碰屏幕为主,相较于物理按键,无法为老年群体提供更好的触摸感和按键反馈,且智能手机本身就搭载了较为先进的技术,自带“复杂”特征,操作难度相较传统手机自然只增不减。

记者调查发现,不少老年人依然使用只提供打电话、发短信等手机必备功能的可按键的“老人机”。他们表示曾尝试使用过智能手机和适老版手机App,但面对触碰屏幕和各种复杂的操作,常常不知所措,甚至连如何开锁都不知道。

湖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湖北省老年教育协会学术顾问张智敏表示,手机App适老化改造浮于表面的原因还在于,相关企业调研不足,对老年人使用手机App的偏好、常用功能、难点痛点等需求缺乏了解,存在主观臆想现象,导致适老化改造流于形式。此外,社会对手机App适老化改造的呼吁程度还不够,这也表明,对这一特殊群体的普遍关怀仍然不足,“数字惠老”更多停留在概念和口头上。

张智敏表示,即使手机App适老化改造适合老年人的使用习惯,在短时间内大范围推广也有一定难度。“老年人网络普及率正在不断提升,但网络使用率偏低,更不用提熟练掌握度了。”

除了不会用的情况,不少老年人还不敢使用智能网络。张智敏表示,近年来,网络安全问题引发忧虑,电信网络诈骗多发,导致老年群体产生“怵”网络心理,谈网色变。

多方力量助力老年群体乐享适老版App

多位受访对象表示,在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大趋势下,“数字惠老”并非一日之功。消减老年人的“数字鸿沟”,让老年人共享乐享互联网红利,需社会多方力量共同努力。

张智敏认为,在能够尽可能地扩大老年群体智能手机使用率的基础上,相关部门应该做好老年人互联网需求调研,研究相关政策,建立“数字惠老”的长效机制和强制性、统一性的适老化改造标准,并落实监督、测评责任。对主动参与适老化改造的企业采取奖励措施,通过补贴推动企业自发实施公益行动;对拒绝参与、打着适老化改造幌子牟利的企业设置黑名单,有效惩处企业有违社会公德的行为。

多位老年大学受访教师认为,为助力老年群体智能手机应用,企业、社区以及相关部门可定期开展适老版App培训课程,组织老年大学、社区服务人员、志愿服务组织等社会力量,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伍,及时指导老年群体手机应用,帮助老年人安全使用网络,消除“怵”网络心理,更快适应各种成熟优良的适老版App。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