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3月5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叶雨婷)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这让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李健印象深刻。

全国政协委员李健。受访者供图

今年两会,李健带来了《关于完善生育支持体系,提升我国人口出生率的提案》,结合政府工作报告,他认为,生育成本过高、生育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不足、不均衡等问题已成为严重影响着生育行为的突出因素。

“在一项对生育三孩影响因素的调查中,排除政策因素,经济条件成为影响生育意愿最重要的因素,很多符合条件的家庭陷于想生又不敢生的境地。在众多的经济因素方面,最主要的有三个:一个是在经济发达地区住房费用过高;第二是出生后,由于公共服务的不足,入园前的养育负担过重;第三是小孩的校外教育费用过多。”李健说。

他还表示,现有的生育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农村医疗设施简陋,城乡都存在床位不足问题;高龄、高危孕产妇数量增多,而一些地区的妇幼保健医疗水平有限;托幼事业不健全,增加了家庭的养育负担,或导致女性在就业招工中受到冲击。另外,生育保险制度与保障政策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提升生育率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将生育支持融入经济社会各项政策,进一步降低生育成本、建立相容的生育保障政策体系,实现生育保险法律制度的体系化,妥善解决育龄妇女的后顾之忧等。”李健说。

李健建议,要进一步加大保障房建设,打破买不起房的困局。在经济发达、房价高企的地区,加大共有产权住房的供给数量,降低购房成本;加大租赁房的供给数量,提供足够数量租赁住房,给买不起房的年轻人,提供短期租房。

“多渠道进一步降低生育成本。对重要的婴幼儿用品,实行必要的价格管制,合理降低母婴用品价格;优化社会教育环境,降低教育的校外成本; 推出以家庭为单位纳税的政策,降低家庭的税务负担,增加生育津贴、减少缴纳个人所得税;完善医保体系,减少个人自费比例。”李健说。

此外,李健建议,完善家庭和育儿的公共服务体系,以促进职育平衡为着力点,加大对托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构建以生育保险为基础的生育保障基本制度,建立相容的生育保障政策体系,实现生育保险法律制度的体系化。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