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强降雨造成吉林省舒兰市多村镇出现洪水漫灌,部分桥梁垮塌、道路受损等险情。截至8月4日19时30分,此轮强降雨已经造成1人遇难,4人失联。
网传舒兰市一名常务副市长在抗洪抢险中失联,8月5日,上游新闻记者从当地了解到,该消息属实。
【资料图】
据吉林省舒兰市防汛抗旱指挥部消息,连续强降雨造成舒兰市金马镇、开原镇和七里乡等村镇出现洪水漫灌,部分桥梁垮塌、道路受损等险情。据截至8月4日19时30分,此轮强降雨已经造成1人遇难,4人失联。
网传上述失联人员包括舒兰市一名常务副市长,副市长与其他工作人员在抗洪抢险中失联,救援队正在进行搜救。
8月5日,对于上述网传信息,舒兰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未予否认,但称具体情况还需向上级部门了解。
另据财新网报道,舒兰市委宣传部回应称,领导目前是处于失联状态,已成立专门的搜救组在搜救,失联4个人是分两组的。
公开信息显示,舒兰市是吉林省辖县级市,由吉林市代管。受5号台风“杜苏芮”残余水汽北上和副高后部切变共同影响,吉林地区北部出现大范围强降雨,特别是舒兰市从8月1日夜间开始出现连续降雨天气。截至8月4日15时,舒兰市平均降雨量达111.7毫米。其中强降雨中心永胜林场降雨量达489.0毫米,是历史最大值103.6毫米的4.72倍,另有9个站点降雨量达到历史极值的2—4倍。
直升机开展搜寻工作
村民已发现一具遗体
据潇湘晨报8月5日15时最新报道,记者从当地宣传部门确认,失联人员中包含舒兰市政府一名骆姓副市长,为市委常委,目前人还没有找到。
舒兰市开原镇一位村民告诉潇湘晨报记者,当地村民目前已经发现一具遗体并报警,死者是一名男性,身着黑色上衣和长裤和皮鞋。目前,死者具体身份还在确认。
图片来源:潇湘晨报
“领导目前是处于失联状态,已成立专门的搜救组在搜救,失联4个人是分两组的。”舒兰市委宣传部工作人员称。
舒兰发布微信公众号显示,该副市长此前曾主持强降雨工作调度会议,听取各乡(镇)街关于应对强降雨防范措施落实情况的汇报,并安排部署下步工作。
舒兰市开原镇五滴村一位村民李磊(化名)告诉记者,8月5日,已经抵达现场的他陆续又联系了一些从村里开出来的朋友亲人,有朋友告知,失联副市长一行应在开源镇境内出的事,除了副市长外还有其他随行政府人员,共两辆车,当地政府正在沿线组织搜索工作。
同时,李磊提供的视频显示,已经有直升机从县城起飞,赶赴涉事区域开展搜寻工作。
降雨量超历史极值数倍
据《江城日报》报道,截至8月4日15时,舒兰市平均降雨量达111.7毫米。其中强降雨中心永胜林场降雨量达489.0毫米,是历史最大值103.6毫米的4.72倍,另有9个站点降雨量达到历史极值的2—4倍。最大雨强8月3日19时出现在金马镇,小时雨强达到95.7毫米。
降水实况 图源:吉林市气象局
连续强降雨造成舒兰市金马镇、开原镇和七里乡等村镇出现洪水漫灌,部分桥梁垮塌、道路受损等险情。目前,吉林省多支增援力量已抵达当地开展工作。
8月3日23时10分,舒兰市防指将防汛应急响应级别提升至一级,已成立抢险、保供等8个工作组全力开展抢险救灾工作。为应对本轮强降雨,舒兰当地陆续转移受灾群众14380人。
目前,此轮灾情造成13.4万人受灾,受灾严重的乡镇有7个,其中以东部3个乡镇最为严重,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正在统计中。当前,舒兰仍有发生洪水、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风险。
村民:断水断电断通信
已经历两次转移
据极目新闻8月5日报道,8月5日上午,舒兰市开原镇永胜村的一位村民张先生告诉记者,目前,虽然雨已停,但当地仍处于断水、断电的状态。张先生说,因为他家中有发电机,现在有不少村民都聚在他家里给手机充电。
据张先生介绍,永胜村离永胜林场很近,好在当地地势较高,目前村内积水已经基本消退,但河边田地里仍有较深积水。
“有的桥梁和公路都被冲断了,现在政府正在安排抢修。”一位在张先生家充电的村民称,活了70多岁,她还是头一次见下这么大的雨。
“我们这里相对还好一些,四滴村和六滴村受灾比我们这严重多了。”张先生说,他还听说,附近村庄有养殖户家中的二三十头牛被洪水冲走。
随后,记者联系到了张先生所说的这位养殖户,他表示,家里养了20多头牛,只是牛圈被冲毁了,牛并没有被冲走,“不过家里被冲得乱七八糟,屋里也进了水,现在雨停了,正在忙着收拾家里。”
开原镇部分受洪水侵袭的道路和农田 图源:新华社
开原镇政府工作人员表示,虽然永胜林场降雨量最大,但受灾比较严重的是四滴村、五滴村、六滴村和青松林场,目前这些地方还处于断水、断电、断通信的状态。
一位60多岁的金马镇金马村村民陈先生(化姓)告诉记者,受此次降雨影响,他已经转移了两次,“一次是连夜从金马村转移到天德村,因为天德村地势高一些,后来水越来越大,天德村也不安全了,我们又投奔到了市里的亲戚家。”陈先生说,当地雨已停,5日上午,他本想回村里看一看,结果走到离村子还有几公里的地方就被拦了下来,暂时不让进村,“这辈子头一回转移,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