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北村村民在农民文化大院借阅书籍(8月7日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每天晚上8:00,银川市兴庆区通贵乡通北村的村民都会不约而同地走向一个地方——农民文化大院,在这里,他们可以卸下一天的疲惫,唱歌、聊天、看书、读报,很是充实。 走进大院,有排练室、阅读室,设备齐全,谁也想不到,这里以前是村民徐洪梅家的一个农资仓库。 徐洪梅过去做种子生意,平时喜欢唱唱歌、跳跳舞,也是村里出了名的热心肠。看到别的村庄文化活动都很丰富,甚至还有自己的艺术团,她也有了想法。 “家里正好有个仓库,已经闲置好久了,就想着建设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农民文化大院,现在大伙生活越来越好了,精神文化也不能缺。”徐洪梅腾出仓库,招呼邻里闲了来活动。 “开始只有少部分人参加,可能是大家观念没转变过来,总觉得唱歌跳舞就是不务正业,我就挨家挨户地招呼,每天带头组织大家排练,还翻修了排练室,添置了音响、桌椅等设施,久而久之他们也就打破了以前的看法,尝试加入活动。”徐洪梅说,现如今农民文化大院已经成了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看到大家的热情,她又组建了“三棵树文化艺术团”,每逢节假日便带着成员到处演出,大家都成了大忙人。 “每天都有十几个人来大院排练、休闲,尤其农闲时,人会更多些。”村民杨淑珍告诉记者,经常参加活动的村民年龄最大的68岁,最小的32岁,这里不仅可以放松身心,还能学到唱歌跳舞技巧,已经成了大家的“精神加油站”。 不仅在通北村,掌政镇镇河村的农民文化大院也是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镇河村农民文化大院包括农民大舞台、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文艺排练厅、电影放映点、农民大学,院内文体广场可为村民提供开展各类活动的空间,镇河村还组建了草根文化艺术团和农民秧歌队。 “在这里热热闹闹地跳舞、扭秧歌、看书、打乒乓球,干啥都行,我们没事的时候都喜欢到这里来。”村民王美玲不仅是农民文化大院的常客,也是村上红白理事会的一员,每天只要有空闲时间就往这里来,她还利用文化大舞台向村民宣传新政策、倡导移风易俗新风尚。 “我们依托农民文化大院,将党的二十大精神、移风易俗知识等融入文艺创作中,这比单纯发传单效果要好太多。”镇河村精神文明专干张永清告诉记者,农民文化大院不仅仅是文艺爱好者的舞台,也是村民体验先进文化、传播文明新风的精神家园。 近年来,兴庆区坚持文化创新,在挖掘文化带头人的同时依托村部打造示范性农民文化大院23个,以农民文化大院为依托和平台,不断整合各类文化资源,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传播正能量、传递好声音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在,多数文化大院都呈现着“天天有活动,月月有主题,人人都参与,无处不欢乐”的文化生活新局面。(记者 肖梦琪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