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八、九月是宁夏特色蔬果集中上市的时节。从宁夏新鲜出发,向更大的市场进发。


(资料图)

当前,宁夏菜心、辣椒、芹菜等高品质蔬菜订单生产面积达到50%以上,产品70%销往全国大中城市。“宁夏菜心”占粤港澳大湾区夏季菜心市场份额90%。

优质、优价、优选,宁夏蔬果产业向高阶转型,在全国高端市场崭露头角。本组报道,记者走进这条畅销“链”的源头,深入田间地头,解码宁夏高品质蔬果的进阶之旅。

高端菜 绿色心——宁夏高品质蔬菜探源

宁夏兴耘田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温棚内,蔬菜秧苗绿意盎然。

凯盛(银川)现代智慧农业产业园内,工人正在采摘西红柿。

眼下,正是我区各种蔬果收获的季节。宁夏菜心、辣椒、番茄、芹菜、西瓜、甜瓜等高品质蔬果订单生产规模不断增加,全区订单生产面积达到50%以上,产品70%销往全国大中城市,售价高于市场平均价格30%,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逐年提升。

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将冷凉蔬菜产业列入重点支持发展的“六特”产业。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从全产业链谋划,优化调整冷凉蔬菜产业布局,实施强科技、强质量、强龙头、强品牌、强销售、强加工“六强工程”,不断推进冷凉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冷凉蔬菜产销两旺,带动农户增收成效显著。

全国知名企业落户宁夏

在银川市兴庆区大新镇的宁夏锦绣世纪农业科技示范园,走进番茄温棚,果实如红宝石挂满枝头。宁夏锦绣世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义军介绍:“这棚是口感番茄,主要销往宁夏小任果业与银川新百连锁超市。”王义军说,每个棚占地2亩,1年可栽种2到3茬,亩产5000公斤,这类绿色产品在本地供不应求。

近年来,我区调整产业结构,推行粮菜套种、复种模式,大力发展地膜西甜瓜、设施蔬菜、麦后复种蔬菜,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永宁县、贺兰县、平罗县、青铜峡市、同心县、沙坡头区、中宁县、海原县、原州区、西吉县等10个县区播种面积达10万亩以上;西瓜、番茄、辣椒、菜心、芹菜、芥蓝6种蔬菜单品规模达10万亩以上;大葱、甘蓝、黄花菜、西兰花、大白菜5种蔬菜单品规模达9万亩以上;口感番茄、樱桃番茄、线椒、麒麟西瓜、沙漠蜜瓜等高品质蔬菜及萝卜、白菜、大葱等露地秋菜集聚集约生产特征显著,产业聚集度不断提高。

为强化龙头带动效应,我区先后引进山东水发、广东东升、海南都知果、浙江吉园果蔬等全国知名企业落户。采取订单生产、股份合作、“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共享等模式,发展订单面积150万亩以上,种植的口感番茄、樱桃番茄、线椒、蜜瓜等高品质瓜菜,平均售价高于市场价30%以上。

种出原生态的绿色蔬菜

在贺兰县金贵镇金贵村宁夏新起点现代农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蔬菜种植基地温棚内,一畦畦西红柿长势喜人。

“这些植株茁壮成长的奥秘在土壤里。”基地管理员陈海刚说着,拿起一把小铲子,翻动着西红柿秧旁边的“土壤”,走近细看,原来是许多红色的小蚯蚓在蠕动。

陈海刚介绍,这些“土壤”是将牛粪、秸秆、尾菜发酵后的混合物,“土壤”里的蚯蚓吃掉农业废弃物排出的粪便,含有丰富的腐植酸、黄腐酸和微生物菌群,能有效提高土壤的供肥力,变废为宝,种出原生态的绿色蔬菜,既经济又环保。

“通过技术应用,有效改善土壤环境,增加土壤有机质,化肥用量减少20%以上;促根壮苗,增强长势,减少病害发生,农药用量减少30%以上;改善产品品质,提高产量10%—30%。”自治区园艺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王继涛介绍,该技术还有效解决了农村秸秆焚烧、畜禽粪便污染、尾菜处理难等问题。

“链接”市场与基地 向高端升级

8月17日,在宁夏兴耘田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集配中心的加工车间内,一箱箱时令蔬菜被数十名工人搬运到运输车上,整装待发。

“这车蔬菜有25吨,主要运往粤港澳大湾区,等后天差不多这个时间,这些菜就会被端上当地百姓的餐桌。”该公司董事长魏新民介绍,公司90%的产品销往外地,由于蔬菜口感及卖相好,深受珠三角、长三角及京津冀等地消费者青睐,自今年6月以来,每天有近30车的时令蔬菜源源不断发往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

我区坚持高质量请进来、高水平走出去,深化产销对接,连续8年举办全国知名蔬菜销售商走进宁夏活动,突出精准招商、招大引强、开拓市场,打通了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带等目标市场销售渠道。

今年上半年,先后赴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省市考察对接,引进深圳百果园、广州帝融集团等全国知名企业来宁投资,发展订单生产,带动宁夏蔬菜产业向高端、高品质转型升级。

通过系列活动,紧密“链接”市场与基地,宁夏冷凉蔬菜生产模式和品牌效应持续放大。“宁夏青”热销上海,在西郊国际市场已经形成定价权,销售价格较其他产区溢价20%—30%;“宁夏菜心”占粤港澳大湾区夏季菜心市场份额90%,市场售价比其他产区高30%;宁夏夏能公司着力打造“莎妃”蜜瓜品牌,产品畅销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实现了从基地直接通关出口泰国等东南亚市场……“宁夏菜”已成为全国高品质蔬菜代表。(记者 张瑛 张唯 文/图)

宁夏产“上海青” 上海人偏爱的“小青仔”

在宁夏鲜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工人在称重宁夏菜心。

8月17日,在贺兰县立岗镇五星村,村民在地里收割宁夏菜心。一茬又一茬的新鲜菜,即将开启南下之旅。初秋时节,宁夏菜心、上海青等本土叶类菜,正成为长三角、珠三角等南方地区百姓餐桌上的热门品类。

在宁夏鲜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冷库前,十来个工人忙着卸车、质检、称重和分菜,一筐筐合格等重的菜心先后进入冷库,准备第二天由冷链运输车发往订单上的城市。

“这些天,叶类菜正是上市高峰期,目前行情不错。”该公司董事长李厚学告诉记者,企业在贺兰县和永宁县的种植基地大约有7000亩,其中4000亩种植的大都是叶类菜。这几天,叶类菜平均每亩每天能收获一件即15公斤,多的时候甚至能达到一件半。订单多来自上海、广州、深圳等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代表城市。

如果按照销售量来算,宁夏菜心可以视为销往珠三角地区的“菜王”,那么上海青就当仁不让地成为这段时间长三角地区、特别是上海人民最喜爱的叶类菜“菜王”。李厚学解释,之所以把宁夏菜心和上海青称作两地的“菜王”,是因为它们的销量较大,甚至会带动当地大部分叶类菜的价格起落。

“从名字就能看出来,这个菜是上海人比较喜欢的。”李厚学说,其实上海郊区也种了不少上海青,但因为天气温差等原因,当地种植的上海青一到夏天口感就会发苦。“我们宁夏的上海青被本地人称为‘小青仔’,就是因为会在上海青比较小的时候就把它割下来,保持香嫩。”

能保持这份好口感,还有一个原因是上海青在宁夏的种植期只有半年。李厚学说,贺兰县等地种植环境生态较好,光照好、温差大、蒸发量大,加上每年都会让土地休养生息半年,保证了上海青的质量和口感。

从宁夏出发的上海青,从田间地头直达百姓餐桌,能一直保持它的好口感吗?答案是“不成问题”。“像我们企业运输上海青,基本是一天一车,一车装1500件左右。”李厚学说,现在物流基本全程冷链,到上海的运输时间在30个小时以内,有些司机还能提前3到4个小时到达。

在永宁县望远镇永清村,上海青的上市高峰,也带动着周边村民的收入。“这些天,永清村种植基地的用工量在300到400人左右。”李厚学说,每年仅劳务部分,企业会支出1000多万元,除带动土地流转和村民就业外,鲜丰农业还会收购当地中小农户的产品,助力村民增收。(记者 张唯 文/图)

宁夏枸杞 从鲜果到“锁鲜”的进阶

锁鲜枸杞正成为年轻消费者的养生优选。

8月16日,在百瑞源枸杞股份公司贺兰山东麓种植基地,成片的枸杞树在历经一个半月、7茬左右的夏果采摘后,进入休果期,静候9月秋果期的到来。

每年6月中旬是头茬枸杞挂果上市之时。历经冬歇、春生的枸杞树所结出的第一茬果实,个大、肉厚、红润饱满,且稀缺量少,吸引不少尝鲜客。“6月既是宁夏枸杞的尝鲜月,也是鲜枸杞销售量最高的一个月。”宁夏枸杞协会会长郝向峰说,枸杞夏果质量最好,所以主要以鲜果形式销售。等秋果上市后,枸杞市场的主打产品依然是干果。

究其原因,虽然枸杞鲜果皮薄汁多,口感最佳,但因表皮娇嫩,容易破损变质。采摘和运输也一直是困扰企业的难题。“枸杞鲜果须在晨初到午前采摘,摘时必须带柄,采摘后还要求48小时内要送达。”枸杞从业者张兴文坦言,采摘和运输方面的诸多制约,加上运输途中因碰撞导致的鲜果坏果,令成本居高不下。

如何让消费者能突破季节限制,品尝到头茬枸杞?该公司研发上线了锁鲜枸杞。百瑞源技术中心技术总监张金宏说,公司联合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展开历时6年的合作研发,成功实现了不破枸杞保护膜的技术壁垒。2020年,百瑞源锁鲜枸杞工艺技术正式运行投产,推出锁鲜枸杞这一拳头产品。

对锁鲜枸杞的“解锁”,不仅成功解决了宁夏鲜果枸杞储存和运输的难题,也引领枸杞进入了全新时代。

老家在银川的范思覃毕业后定居西安,定期购买锁鲜枸杞已经成了她和小姐妹的养生习惯。“以前总觉得枸杞是父母辈的专属,后来看到锁鲜枸杞、枸杞原浆等新产品,才发现枸杞也可以是年轻人的养生优选。”范思覃说,虽然枸杞新产品层出不穷,但她还是最中意锁鲜枸杞,“口感偏向鲜果,价格合适,瓶身上的刻度还能督促我每天按时吃”。

张金宏介绍,锁鲜枸杞破解了传统枸杞晾晒和热风干燥工艺带来的弊端,其关键在于将整个制干过程在低温、真空、短时状态下完成,保留了枸杞表面天然保护膜和组织结构,锁住枸杞鲜果营养,实现“品质高、技术新、色泽艳、口感鲜、营养足”的预期目标。

据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有关统计,截至2022年底,宁夏枸杞种植保有面积38万亩,鲜果产量30万吨,鲜果加工转化率30%,精深加工产品十大类100多种,综合产值超过270亿元。(记者 张唯 文/图)

广东人乐细娥:我在宁夏种蔬果

酸甜多汁、口感软糯的“水果番茄”,是怎么种出来的?

8月17日,记者走进位于银川市兴庆区掌政镇茂盛村的宁夏乐乐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基地,温棚内一簇簇番茄秧苗郁郁葱葱。“我们种植的是自主培育的新品种亚蔬12号水果番茄,符合高端鲜食农产品市场。”乐乐树负责人乐细娥介绍,该品种深受市场欢迎,除了供本地游客采摘外,多以订单模式远销上海、深圳等地。

“这栋棚是8月份定植的秋季果,10月份就可以上市。”指着眼前的秧苗,乐细娥说,与传统番茄相比,亚蔬12号水果番茄对水质和土壤要求比较严格,首先要做的就是改良土壤营养结构,增加有机质和矿物质,确保土地肥力充足。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广东人,出于看好宁夏的自然气候和土壤条件,2017年乐细娥离开家乡广州到宁夏种植西红柿。乐细娥说,这种水果番茄,咬上一口,唇齿留香。该品种一上市,就俘获了不少吃货的心。“如今,我们的水果番茄礼盒成为南方城市很多人走亲串友的送礼佳品。市场对于礼盒的需求量增大,虽然种植成本高,个头比普通番茄小,但个个口感浓郁,甜脆解渴,在北上广都是抢手货,每公斤20多元”。

对于乐细娥来说,目前最大的苦恼是产品供不应求。“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培养带头人,带动更多的农民一起参与,才能将这一产业做大做强。”

为了带动更多农民尝到种植高端农产品的甜头,乐细娥主动与当地村民合作,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合作种植+兜底分红”的模式,不仅免费给大家提供种子和有机肥,还传授技术,负责收购,并根据种植品质增加收购价格。目前,公司在银川市兴庆区、贺兰县、石嘴山市大武口区都与农民有合作,合作温棚500多栋。

贺兰县金贵镇农民刘玉随便是受益者之一。这两天,刚销完第二茬水果番茄的刘玉随,正忙着给温棚进行土地修复,为冬种春收做准备。

“我今年种了两茬水果番茄,第一茬销到上海、深圳等地,一个棚收入3万元。第二茬受气温影响,产量少,就近在本地市场销售,今年这3个棚收入能过18万元。”刘玉随说,他这3栋棚以前种植叶菜和菜用番茄,今年在乐乐树公司帮助下,实现了收入翻倍。

掌政镇茂盛村的陶锋,也是乐细娥培养的带头人之一。陶锋年轻,头脑灵活,接受知识能力强,虽然从没种过菜,可短短两年已熟练地掌握了水果番茄的种植技巧,种植的1个棚年收入超过3万元。

“我准备把他聘为公司的技术人员,指导周围农民种植水果番茄,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乐细娥说,如今像陶锋这样的带头人,在茂盛村已有16人,涉及种植技术指导、大棚管理等领域。

对于乐细娥来说,将水果番茄销到北上广不是最终的目标,她计划打造产业链,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目前已与同心县一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建设更大的种植基地。(记者 张瑛 张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