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淅沥……婀娜多姿的舞蹈演员翩翩起舞,“润春”“游春”“望春”“念春”四个系列的油纸伞舞出“春”的灵动。4月5日,央视《古韵新声——清明》晚会歌舞节目《春夜喜雨》中,惊艳观众的64把油纸伞,出自长江上游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老街金凤路257号。

精美的油纸伞获得大众喜爱。泸州日报记者 牟科 摄(资料配图)

知道泸州油纸伞的人众多。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泸州油纸伞曾“伞”开全国。清代时,它作为贡品朝奉康熙;民国初年,油纸伞随奔腾的长江出川出海,远销日本及南洋……在泸州长江边、沱江畔,曾经形成过“油纸伞一条街”;极盛时,从较场街到大河街(东门口到馆驿嘴)、顺城街、珠子街、小市一带,伞铺一家挨一家,制作油纸伞可谓长江畔最负盛名的手工业。

现如今,作为业界唯一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水油纸伞毫无遗漏地承袭了中国传统制伞技艺,被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历史积淀了它与众不同的古韵,又更像是知性典雅的象征,让目睹的人沉浸在无尽的遐想中。

1234下一页全文阅读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