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我国当前的最新战略目标,也是我国科技界和产业界所面临的最新艰巨挑战。为此,省科技战略研究院开展了《江苏支撑国家科技自立自强战略路径的思考》专题研究。作为去年省社科联重大应用研究课题,该研究报告(下简称《报告》)去年底正式发布。

何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报告》如此阐释:当前,国际单边主义、民粹主义上升,基于市场规则的全球一体化格局被打破,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面临非经济因素的巨大冲击,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也正打开机会窗口。作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我国迫切需要构建抵御世界科技强国“围堵”的科技自立体系。

我省是科技和经济最强省份之一,承担着全面支撑这一目标实现的重任。同时,我省正处于面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关键期。从国内外最新形势来看,今后相当长时期,江苏面临的发展环境将更为复杂,甚至是“逆风逆水”。近几年来,不仅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对我省产业及科技界的技术封锁日益加剧,国内数字化和绿色化转型、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及韧性安全等方面对科技创新需求也日益提升,国内区域竞争日趋激烈。

《报告》指出,我省科技创新基础能力较强,居国内领先地位。目前拥有13个国家创新型城市,数量全国第一。在2021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榜单中,我省七座城市进入前三十位,南京、苏州分居第四、第五。但是,我省依然存在基础科学研究薄弱、战略科技力量顶层设计不够、高水平创新人才不足等问题,未来需大幅提升前沿技术、颠覆技术、重要基础研究的知识生产能力,打造更完善更全面的战略科技力量体系。而要拥有这一能力,从中长期看,我省亟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并建立对于前沿技术创新的“容错机制”,以加速改变传统观念,增强“风险意识”,注入“创业家基因”。

“小院高墙”:围堵与博弈

《报告》分析,国际科技竞争领域已趋于同质化,引领未来的关键核心技术和新兴技术成为各国竞相争夺的战略高地,新兴数字技术、半导体、量子技术和低碳技术等备受关注。为巩固竞争优势,美国泛化国家安全实施的“小院高墙”战略,通过阐明与美国国家安全直接相关的特定技术和研究领域(即“小院”),并划定适当的战略边界(即“高墙”)。对于“小院”内的核心技术,采取了更严密更大力度的对华科技封锁。欧盟、英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做法与之相似。

《报告》课题主持人、江苏省科技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张华告诉记者,以往二三十年,在较为开放的全球政治与经济环境下,“拿来主义”一度成为科技领域——尤其是关键前沿技术领域的主流观念。然而,当今全球环境已明显改变,新技术的迭代不断加快,科技创新生态也已完全不同。因此,抛却“拿来主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已成为我国的现实选择。通俗地说,在关键、支柱产业链上,我省所创造的“价值”应有更充分的体现,有更大的跃升,站在更高的台阶上。

我省如何支撑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报告》指出,一、应强化技术攻关,在优势产业创新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环节实现重大突破,且具备非对称反制能力。二、强化基础科研,大幅提升信息科学、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前沿、颠覆性技术及重要基础研究。三、强化战略力量,面向战略需求,形成功能清晰,交互耦合的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四、强化枢纽功能,在若干产业创新领域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张华分析:“‘十四五’期间,江苏会在基础软件、集成电路、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与前沿新材料等这些过去明显‘卡脖子’的技术上投入更多的研发力量。”类似紫金山实验室、姑苏实验室、太湖实验室等重大战略科技机构,未来几年将是我省集中力量建设的前沿研发基地。

瞄准产业短板

《报告》中的一系列统计数据显示:作为科教大省和经济大省,江苏拥有145所普通高校,15所双一流高校,制造业规模约占全国1/8,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2.82%,兼具“学科强”和“产业强”优势。但从我省区域创新体系来看,科技创新关键环节存在短板,顶尖科技人才和团队缺乏,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高,无法保障高质量创新成果有效供给。一是基础科学研究薄弱,原始创新能力不足。二是战略科技力量顶层设计不够,综合性统筹部署不强,存在组织协同不到位、重要主体能力偏弱等问题。三是高水平创新人才仍然不足,特别是世界级科技人才与战略科学家缺乏,科技领军人才和尖子人才不足。

据《报告》分析,从产业自主可控来看,我省的产业链上关键环节仍存在技术瓶颈,底层基础技术和工艺根基不牢,部分新材料和关键元器件、高端芯片、工业母机、基础软硬件、基本算法和开发平台等依赖进口,保供能力不高。《报告》中对我省269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调查显示,绝大部分美国进口产品为原材料和零部件,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与自动化等行业。约一半可通过国内替代,但可能会导致质量下降或成本上升,降低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信息电子等领域“卡脖子”现状短期很难得到扭转,国产化配套程度较高的领域同样面临比较严峻的问题。张华表示,现在的高端卫星通信领域,在最大可能国产化配套要求下,要实现这些进口关键部件的原位替代,二次设计、技术评审和鉴定成本很高,产业界很难有动力去做。

张华认为,从全球科技发展趋势看,交叉边缘学科和应用引发的基础研究是最有可能迎来全球新一轮重大突破的领域。如: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为代表的战略前沿技术加速演进、相互渗透、彼此赋能。江苏迫切需要延伸短板——关键核心技术短缺、顶尖科技人才缺乏、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高等,助力国家在上述领域构建抵御“科技围堵”的科技自立体系。目前江苏在关键领域、战略前沿科技创新的薄弱点,集中于关键元器件、高端芯片、工业母机及特殊用途新材料等,但向好的趋势已初步显现。近年来通过科技与产业政策的引导与扶持,一批江苏企业与江苏园区已崭露头角。

镇江恒神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来致力于研发新能源领域用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其风电用拉挤碳板、预浸料,以及光伏、氢能用碳纤维去年已实现批量供货,50K大丝束碳纤维已实现工程化生产,高强高模碳纤维、大丝束碳纤维的研发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苏州医药产业园从小核酸起步,成长为一个覆盖小核酸、化学药、大分子蛋白药、生物材料等在内的高科技生物医药产业园,已建立起全球技术较为先进、亚洲最大的小核酸药物品种线,并聚集了苏州瑞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120多家优秀高科技企业。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