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的张坤淑是北辰区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副主任、一级员额检察官。11年的检察工作经历造就了她不畏困难、勇挑重担的坚韧性格,不论是在普通刑事检察部门、重罪检察部门,还是在未成年人刑事检察部门,她都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用心用情诠释爱检敬业、执法为民的宗旨。近日,本报记者“连线”这位女检察官,听她讲述那些案件背后的故事。

办理刑事案件“责任重于泰山”

“公正是法律的灵魂,也是检察官的职业操守。在办理刑事案件时,些许的偏差或错误都可能涉及当事人的切身利益甚至身家性命。”在张坤淑看来,办理刑事案件“责任重于泰山”,因此她始终把办案质量作为检察工作的“生命线”。多年来,她承办了千余件各类刑事案件,无一错案。

2019年4月,张坤淑参与办理了一起重大复杂刑事案件。该案涉案犯罪嫌疑人十余名,在案证据十多册,且证据繁多杂乱,嫌疑人拒不认罪,办案任务艰巨。

提讯,是一场与犯罪嫌疑人的正面较量。面对老练、狡猾的犯罪嫌疑人,张坤淑沉稳冷静,深入细致梳理案情,引导侦查机关调查取证,完善了指控犯罪的证据体系和锁链,并撰写了长达10万余字的审查意见书和出庭预案。

庭审中,张坤淑从法律、法理、证据、危害后果等多方面论证犯罪,让犯罪分子不得不认罪服法。最终,11名被告人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该案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

让案件办理置于阳光下

相比证据审查,刑事案件调解是一件特别费心力的工作,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恰当的方法去引导,才能促使双方达成刑事和解协议。

为此,张坤淑创新推出“望闻问切促和解,公开听证化矛盾”的工作方法,把案件办理过程置于阳光之下,让群众参与进来,听取各方意见,接受群众监督,让办案过程成为释法说理、法治教育的过程。这样不仅增加了审查工作的透明度,确保了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表达权,也能从源头上化解矛盾,增加检察机关公信力。

在办理周某等3人故意伤害犯罪一案中,张坤淑发现被害人与3名犯罪嫌疑人是同村村民且为邻居,平时关系较好,此次打架系酒后偶发事件。

“对方要的赔偿过高,没有解决问题的诚意。”“我要追究他们的刑事责任!”因赔偿数额问题,双方当事人剑拔弩张、寸步不让,矛盾不可调和。

“都是一个村子的,将来还要见面,妥善化解矛盾对你们都有好处。他们有错在先,但赔偿数额也应该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区间……”为了帮被害人争取赔偿,也为嫌疑人争取从轻处罚的条件,张坤淑几乎每天都要打电话与当事人及家属沟通协商。努力没有白费,最终双方达成和解。

随后,张坤淑主持召开了案件公开听证会。听证会上,她对案情及相关法律规定进行释法说理,几名嫌疑人真诚认罪认罚、赔礼道歉,得到被害人谅解。几名嫌疑人最终被判缓刑,实现了化解矛盾、打击犯罪与预防犯罪相结合的三重功效。

用“检察蓝”护迷途少年“返航”

“我们都希望孩子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工作中,我们见过许多失败的案例,从近年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案件中发现,不当的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重要原因。”2月15日,北辰区检察院“辰检心驿”未检工作室在公众号上发表了《致家长朋友们的一封信》,这段文字被很多家长转载,而这封信的背后,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2021年12月,公安机关将一起11名青少年聚众斗殴的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当时,已开始负责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的张坤淑本着“努力教育、感化每名失足青少年,让刚性司法显示出法外柔情”的原则,积极促成双方和解,并通过公开听证会做出对9名涉案学生(未成年)不起诉,对2名首要分子(成年)起诉并建议适用缓刑的处理决定,11名涉案学生得以继续完成学业。

至此,张坤淑的工作远没有结束。“其中一个孩子的父亲常年外出打工,母亲文化程度不高,管教孩子的方式更是简单粗暴,导致亲子关系恶化,处在叛逆期的孩子总是做一些出格的事。”

在与这些涉罪未成年人的家长进行接触后,张坤淑发现家庭教育普遍缺失。结合今年1月出台的《家庭教育促进法》,张坤淑会同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师,制定“一对一”帮教方案,帮助这些青少年的家长深入理解这部法律出台的现实意义,帮助他们更好地承担家庭教育主体责任,促进涉案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

同时,针对案件中暴露出的监护人疏于管教、教而不当的问题,张坤淑还向涉罪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发出《督促监护令》,夯实家长监护职责,筑牢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第一道防线。

社会生活千变万化,新型案件层出不穷,张坤淑深知业精于勤,荒于嬉的道理。这些年,在办案之余,她始终坚持理论学习,先后撰写了调研文章30余篇,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张坤淑表示,她将一如既往地秉持对法治的信仰,葆有激情与热情,把每一个案件办精办好。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