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新培育市级产业创新团队24个及一批省级以上领军人才。其中,国家级领军人才、省级领军人才获评数居全省第一;省级重大产业创新团队获评数、省“特支计划”入选数、省学术技术带头人获评数均居全省第三,1名高层次人才获评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滁州市注重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和知名企业合作,实行“人才+项目”引育模式,市县累计开展大院大所合作项目121个,新引进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项目21个,建成省级以上研发平台189家,在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重点行业征集企业技术难题和技术需求72项,在安徽省经信厅平台向高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发布。

主动对接长三角、大湾区、京津冀等先发地区,利用其人才资源丰富、创新设备先进以及离岸创新成果多等优势,设立一批“创新研发飞地”“人才驿站”,帮助企业解决研发难题、招引人才。目前,已在合肥、常州、无锡、嘉兴建立了6个企业“研发飞地”,在上海、南京、杭州建设了3个“人才驿站”。搭建“上海杨浦—安徽滁州”协同创新机制,上海杨浦区政府与市政府签订《协同创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两地科技人才创新合作深度开展。正积极对接安徽省委组织部,争取省级创新研发大楼建成后,滁州可以第一批入驻“研发飞地”。

积极搭建产学研合作对接平台,做好产才融合文章,最大化激发人才创新潜能。

聚焦企业“卡脖子”难题,连续2年举办“揭榜挂帅”系列活动,发布超百项核心技术需求,榜金超3亿元,已有43个高层次人才团队揭榜,揭榜金额1.4亿元。

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滁州正汇聚蓬勃发展的智慧和力量,忠诚尽职、奋勇争先,为高水平打造“两地两区一中心”、加快建设新阶段现代化新滁州不断注入强大动力。张开兴

本版图文供稿:中共滁州市委宣传部

千方百计留“才”

从安徽省第三出发冲刺全国八十强,做好人才工作至关重要。关键在于需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让人才引得来、干得成、过得好、留得住,使滁州真正成为吸引人才的“磁场”、培养人才的“摇篮”、施展才华的“舞台”,进而不断链长板、补短板,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优势。

组织开展人才服务千企大走访,明确活动目标任务,对活动的走访内容、问题摸排交办进行细化分解。编制惠企敬才政策汇编,涵盖人才、科技、产业、金融等与企业、人才密切相关政策,并制作了电子版本和H5,广泛宣传推介。各县(市、区)、八大产业链链长办公室分别对照方案要求,结合结对帮扶单位、帮扶领导,分解走访任务,确保按时按质完成走访目标任务。截至目前,市县联动走访人才企业4000多家,协调解决人才诉求300多个。

全力帮助各类人才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各类人才方能来得“顺心”、干得“舒心”、过得“开心”、留得“安心”。

在安徽省率先开设高层次人才服务专窗,开通人才服务专线,建立“智汇滁州”云平台,整合17个部门、55个办理事项,实行“一网通办”“一站办成”,为各类人才提供“一站式”暖心服务。

搭建人才住房奖补等政策网上申报系统,及时兑现人才扶持资金5800多万元,发放“乐创滁州”贷款2.3亿元。持续完善人才“一站式”服务体系,建立人才分类认定系统,开发“亭城英才服务卡”,集成人才信用贷款、交通出行、体检医疗、生活便利等12项服务事项,推进“不见面”24小时不打烊服务,精准服务各类人才1万多人次,大力营造“亭满意”人才环境。

充分发挥滁州国际(虹桥)会客厅区位资源优势,打响“智汇滁州”人才活动品牌。全年市县联动举办系列人才活动10多场,成功举办“智汇滁州·创赢未来”国际英才大会、百名博士皖美行滁州首站、“菁英学子·智汇滁州”等活动,吸引境内外200多个高层次人才团队来滁洽谈合作。

市外引进与市内培育并重,精准引进外来“凤凰”,持续培育本地“卧龙”,打造稳固本土人才“金字塔”,着力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滁州市以开展“滁商大讲堂”为依托,聚焦新生代企业家,突出抓好诚信经营、战略思维、资本运作、自主创新能力培训。去年以来,举办滁商大讲堂3期,举办以技术成果转化为主题的特色专题培训班1期,培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600多人次,选送4名本土优秀企业家参加长江商学院、中欧商学院等高端培训,50名青年企业家赴浙江大学学习。

百花齐放引“才”

大发展的滁州急需人才,大开放的滁州呼唤人才。

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抓人才、抓创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坚持“一把手”抓“第一资源”,顶格谋划、顶格部署、顶格推进。市委书记亲自谋划部署招才引智“十大举措”,为全市人才工作把方向、定任务。市“四大班子”主要负责同志率先垂范、主动对接,千方百计招人才、引项目,带动各地各部门履职尽责、一体推进。实行人才工作述职和“一会三清单”工作机制,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协同推进、各地各园区履职尽责的“大人才”工作格局。

组织开展百名党政干部储备人才大招引,聚焦产业发展需求和干部结构需要,精准确定招引专业、岗位,在全网广泛发布引才公告。

信息一经发布,全国各地近2000名考生报名。市县集中报名、部门联合会审,综合考生学历专业、学校排名、年龄性别、奖励惩处、工作经历、学术成果、政治面貌等因素,择优遴选400多名考生参加面试,近百名党政干部储备人才已正式上岗。

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强链补链八大战新产业链,需要的是精准广聚人才。

滁州市突出产业“建圈强链”这个重点,大力培养战略“帅才”、产业“英才”、青年“俊才”、制造“匠才”和乡村振兴人才。

以产聚才、以才兴产,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

组织开展产业领军人才大引进,紧紧围绕六大支柱产业和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发展,采用外出引才、猎头引才、活动引才、以才引才、项目引才等方式,大力引进产业领军人才。中国科学院院士赵东元“牵手”凤阳鑫民玻璃,长江学者吴一弦、高正明“相中”凤阳亚玛顿,国家级领军人才杨立友在滁创业……一大批人才齐聚滁州,立足产业谋发展、立足事业求创新。

让人才队伍形成结构合理的梯形。

组织开展万名技能人才大招聘,按照“政府引领、园区主抓、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政策保障”的招聘模式,累计为企业招工招才超7万人。

突出“留人、返岗、招工”三个环节,春节前出台八项稳岗政策实现1.7万人留岗过“滁夕”;春节后紧盯19.5万名返乡农民工,通过宣传发动、入企观摩、多渠道招聘,帮助1.2万人“就业在滁州”。常态化开展“2+N”主题招聘,今年共开展“2+N”主题招聘会(线下招聘)416场,参会企业4070家,累计提供就业岗位17.1万余个,进场求职人数6.3万余人,达成就业意向1.2万人次。同步开展“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专项行动”、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民营企业招聘月等活动,提供就业岗位1.7万个。

成功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全市技术市场完成企业吸纳额350亿元,输出额361亿元,总量分居安徽省第三、第二;科技成果登记数量2976项,位居安徽省第二。

人才兴,事业旺。

综合实力冲进并站稳安徽省第三,实现了从“总量第一方阵、人均靠后”向“总量第三、人均前列”的历史性转变。发展的背后,源于蓬勃的“项目”发力,在于“人才”强劲活力支撑。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经济社会要高质量发展,人才是重点。科技创新要具有核心竞争力,人才是关键。

去年以来,滁州市认真贯彻中央及省、市人才工作部署,坚持以党管人才为原则,以助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组织实施招才引智“十大举措”,广泛集聚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和优质项目。一项项人才引进计划相继落地,一个个人才培养计划陆续实施,一批批各行业内的领军人物、创新团队、青年才俊被滁州这座城市吸引、留住,绽放芳华,为迎风奔跑的滁州打牢坚实的人才支撑。

数据显示,去年,全市新引进院士、国家级领军人才、博士等高层次人才362人,省级以上领军人才项目21个,为企业招工招才超7万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