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前门大街、上海黄浦区外滩风景区、无锡拈花湾小镇、常州环球恐龙城……当前,我国一大批夜间商圈逐渐成为消费新时尚,为释放本地消费潜力再添动力。
2021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分两批建设了共计243个消费市场活跃、业态集聚度高、文化内涵丰富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2022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指出,消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环节和重要引擎。
在政策积极引导之下,多地政府明确提出加快打造夜经济城市品牌,从供给端和需求侧齐发力,激发夜间消费潜力。
“2019年后,国内夜间文化和旅游需求从‘不断释放到整体收缩’,又经历了从‘阶梯式回暖’到疫情与旅游客流形成明显的‘跷跷板效应’。”中国旅游研究院夜间旅游课题研究与项目负责人赵一静说,以文化消费和旅游休闲为主要内容的夜间经济,已经进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体系,成为文化和旅游系统重点部署。
美团数据显示,夜间文旅体验已经占据了旅游消费的半壁江山,北京、上海等国内排名前十的旅游热门城市,在18时至次日6时时间段内的消费金额占比大多在45%-55%之间。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夜间餐饮和夜间交通等传统夜间消费虽仍高位运行,但休闲文娱和演出演艺等发展型消费也日益凸显,本地夜生活成为重要旅游吸引物。同时,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升级开始显现。虽然以休闲放松为代表的浅层次需求仍是大众最主要的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诉求,但对文化艺术的向往、情感诉求和自我实现等深层次需求已经凸显,夜间文化和旅游供需匹配仍有较大空间。
“就供给侧而言,夜间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的丰度、广度、深度仍需提升,夜间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更多的文化嵌入、创新载体和业态集聚。”赵一静说。
中国人民大学创意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助理邱子亿认为,发展夜间文旅消费,可从场景打造、获客引流、运营服务等方面着力,但要注重颜值和内涵、差异化IP、精准投放。
事实上,国内一些地方和组织已经做出了一些探索。例如,中国煤矿文工团以演出为纽带,通过艺术表演与地方旅游的高度捆绑助推夜经济;广州正佳广场融合餐饮、零售、文旅等多元丰富业态,紧抓夜间消费的黄金时段和关键环节,通过创意的品牌推广、夜经济活动,拉动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
中国旅游协会文旅投资分会副秘书长周海涛认为,在政府主管部门、旅游行业等多方努力下,我国旅游消费市场仍有较大增长空间,将显现出强大的社会经济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