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又是大跌的一周,周五沪指险收2900点,离年内新低2883点仅一步之遥。但有一个板块盈利大增,估值却低到可创迪尼斯记录,它就是新冠检测板块,共有近百只股票。

打开股票K线图,按动态市盈率(TTM)从低到高排行,低于3倍的除中远海控(1.4倍)和民生银行(2.92倍)外,其余5家都是新冠检测概念股。分别是九安医疗0.76倍,明德生物1.92倍,安旭生物1.96倍,奥泰生物2.27倍,东方生物2.43倍,硕世生物2.72倍。

这些公司披露的三季报,营收和盈利都呈高速增长,可股价却一点不给面子,连连下行。

以该板块估值最低的九安医疗为例,虽然三季报要29日正式披露,但其业绩预告显示,今年1-9月实现净利润160亿元-163亿元,与上年同期 5478 万元相比,大增318-324 倍,本周股价依然下跌3.87%。再一看,公司上半年已实现净利152亿元,也就是说,第三季盈利充其量也就10亿元,而这还是在“报告期内,美元汇率持续走高,公司汇兑收益较去年同期增加”的基础上实现的(其抗原检测产品绝大部分销往美国)。如此的“成长性”让投资人如何相信未来?

再看28日发布三季报的明德生物,前三季营收 74.7 亿元,增长285.4%,净利润38.38亿元,增长281.8%,每股收益25.07元。与九安医疗第三季急速衰退不同,其第三季度盈利10.8亿元,相比第二季度的13.7亿元,下降也就20%上下,估值何以低至1.92倍?

同期披露三季报的安旭生物,营收61.27亿元,大增798%,净利31.32亿元,大增1003%,如此火箭般地高速猛增,股价居然也下跌4.58%。

金域医疗也于28日发布三季报。尽管营收增长41.7%,净利增长46.1%,当日股价依然下跌1.4%;且有报道称,就在业绩向好的三季报披露前一天,沪股通还实施了减持。

还有19日披露三季报的硕世生物,营收21.72亿元,增长97.7%,净利16.24亿元,增长63%。可三季报发布当天,股价大跌7.76%。之后几乎天天阴跌,与三季报发布前一天的116元相比,如今(100.5元)已跌去13.4%。

当然,也有表现较好的。

如新冠检测板块第一大市值股万泰生物(总市值1178亿),18日发布三季报,营收 86.5 亿元,增长140.6%,净利 11.88 亿元,增长232%。自业绩发布后股价连跌数天,直到本周一有所上涨,但与业绩发布前的128元相比,本周收于129元,几乎没涨。

这些都是为什么?新冠检测板块何以在A股估值垫底?

在笔者看来,一个重要原因是该板块毛利率和净利率太高,甚至高得离谱。

以千亿市值的万泰生物为例,公司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前三季)的毛利率分别为72.04%、81.22%、85.78%、89.57%;营业净利率分别为17.77%、28.96%、36.16%、46.69%。明眼人一看便知,其业绩大翻身正是始于2020年,特别是该公司2022年89.57%的毛利率,几乎已同贵州茅台(91.87%)比肩。

问题是今年以来实行常态化核酸检测,虽然对老百姓免费,但政府有关部门是要出钱购买的。据北京科技大学周天勇教授测算,若按混管3.5元/次,三天检一次和七天检一次计算,医保总支出分别为14307.87亿元和6131.95亿元。即使最低每人每7天做一次,2022年医保收入的20.32%也要用于核酸开支(还不包括抗原)。

既然新冠检测要耗费国家这么多开支,相关新冠概念股的利润又如此之高,为什么不可以让这些企业至少做到等同于社会平均利润率,甚至低于平均利润率呢?

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7月,2022年国内社会平均利润率是6.81%。而且,新冠检测并不是什么高科技。万泰生物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投入的研发费用为3.8亿元,占其营收(86.5亿元)的研发比仅为4.39%;而去年同期研发费用4.53亿元,占其营收(35.96亿元)的研发比达12.05%。有了新冠检测,研发投入反而下降了。这不仅是万泰生物,如明德生物今年前三季研发费用1.55亿元,占其营收(74.5亿元)的研发比更只有2%,这算什么高科技企业?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新冠检测板块的盈利增速虽然普遍很高,但其应收账款的增速有的更高。如明德生物应收账款加预付账款高达32.53亿元,接近营收(74.5亿元)的一半;万泰生物的应收账款和营收票据42亿元,同样是营收(86.5亿元)的一半,这些应收都能如期收回来吗?

更何况,任何疫情,包括新冠在内总有结束的一天!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