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市场操作的目标是什么?

货币政策目标

是央行组织和调节货币流通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必须服从于国家经济政策的最终目标。当今西方各国普遍以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四大宏观经济目标”。而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无法直接作用于最终目标,因此,可在其政策工具和最终目标间,插进两组金融变量,即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二者合称营运目标,它们是央行政策工具和最终目标之间的桥梁。

其中,操作目标是接近央行政策工具的金融变量,包括准备金、基础货币和短期利率等直接受货币政策工具影响的变量,相应地,中介目标则是货币供应量和长期利率。

操作目标

公开市场操作要实现货币政策目标,首先要着眼的就是它的操作目标。据报道,中国2003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目标应为16%,而央行公布当年3月末中国M2余额达19.4万亿元,同比增长18.5%,M1同比增长幅度更高达20.1%.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9.61万亿元,同比增长19.2%,比3月末高0.7个百分点,货币供应量M2增幅创下1997年6月以来的新高。而去年中国M2和GDP之比达到1.8,远高于美国的0.54和日本的1.29.由广义货币的构成可知,M2比率越高,整体支付风险越大,说明信用过分集中于银行。以目前M2的增长速度计,5年后货币供应量将达到45万亿元,而GDP若按8%的增长速度,5年后仅为15万亿元,货币供应量远高于GDP总值,届时国民经济将面临巨大的通胀压力。另一方面,3月份中国外汇储备余额3160亿美元,同比增长38.8%,6月份达到3464.7亿美元,同比增长42.7%.央行发行票据,可减少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对冲快速增长的外汇占款,达到回笼基础货币之操作目标,继而实现降低货币供应量的中介目标,进而才能保证国家经济政策的最终目标的完成。

公开市场政策的特点与效果是什么?

一是主动性,表现为公开市场操作是由中央银行主动进行的,其操作时机、规模的大小全由中央银行自己控制。

二是灵活性,表现为中央银行既可以在公开市场上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也可以对经济、金融运行中的突发情况做出迅速反应,还可以在自己操作出现失误时,立即逆向调整进行矫正。

三是微调性,表现为中央银行在操作公开市场业务时能恰到好处地把握规模,无论想要商业银行准备金或基础货币发生多么微小的变动,中央银行都可以通过相应度量的证券买卖来完成。公开市场政策的效果:

(1)能够调节银行准备金,从而影响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

(2)能够影响证券的价格和收益。

(3)能够影响利率水平和结构。中央银行买卖证券客观上是向社会注入或回笼货币,社会货币量一般将发生变化,因此,必将引起市场利率水平的波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