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大三开始加入天格计划,经过1年多时间,和团队一起终于把探测器送上天,发射当天我在现场见证了这一时刻。”四川大学“天格计划”团队队长、江苏妹子吴嘉君告诉记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月15日,四川大学、南京大学“天格计划”团队的同学们把两颗卫星载荷送上了天,在接下来的两年里,同学们将通过卫星传到地面的数据,来研究伽玛暴。“目前卫星已经成功进入轨道,探测器正在进行调试,估计在2—3周后,我们会正式进行伽玛暴观测。”四川大学物理学院副院长周荣告诉封面新闻。

作为四川大学物理学院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之一,“天格计划”今年已经是第六届。“学校研制发射一颗卫星载荷的经费是200万左右,但是这非常的值得,通过这个计划我们培养了30多名顶尖本科生。”周荣告诉封面新闻,2018级毕业的“天格计划”成员全部继续赴清华、川大等名校深造。今年毕业的吴嘉君已经直博清华大学。

川大天格计划“天宁星”双星成功发射入轨

00后江苏妹子

加入追光队伍

00后妹子吴嘉君,大四。从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考入四川大学物理学院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后,并没有被物理这门看起来比较“烧脑”的学科难住。“我从小理科比较好。加入‘天格计划‘,是因为学院的一场宣讲会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天格计划”是由清华大学发起的一个以本科生学生团队为主体的空间科学项目,目前,全国已经有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参与。

吴嘉君告诉封面新闻,进入四川大学“天格计划”团队需要进行测试。“需要在大二末的暑假完成部分辐射探测内容的学习任务。测试的目的不是看你的知识丰富程度,而是看你能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其实考验的是参与者的学习能力与态度。”

“我们整个团队气氛很好,大家都是学习很上进的同学。因为我们都是用课余时间来开展项目,所以需要坚持。”

吴嘉君告诉封面新闻,实验比较紧张的时候,会做到凌晨三四点,有时候就在实验室里放张折叠床睡觉,中午为了保证机器有人看守,大家就轮流去吃饭。

在合作之余,团队的放松方式是打羽毛球。“我们会在周末包场,一起打球,增加团队的默契度。”

四川大学“天格计划”团队队长吴嘉君(左) 清华直博

作为川大队长,1月15日吴嘉君和南大的学生代表一起到了发射现场,感受探测器成功发射的喜悦。

2022年,吴嘉君收到了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直博保送。“未来我将从事核辐射防护方面的研究。”

“天宁星”伽马暴探测器整体结构示意图

研制一颗载荷200万

“以项目带动本科人才培养值得”

川大与南大开展了包括卫星设计、研制、地面标定实验、发射、卫星在轨运行和科学任务制定等合作。“我们主要负责闪烁体、光电转换器件和后面的电子学系统。吴嘉君告诉封面新闻,川大的优势是核物理,主要负责探测器制作;南京大学的优势是天文观测,他们主要进行伽马线科学数据分析。”

天宁星”伽马暴探测器实物图

“我们一共做了两个载荷,分别放在两颗卫星上。”这次川大和南大合作研制的“天宁星”卫星载荷,耗时大约两年。什么叫卫星载荷?“载荷就是一个探测仪器,这个仪器要探测伽玛暴,就需要在太空中工作,因此必须放在卫星或者空间站上。”周荣告诉封面新闻。“天宁星”卫星载荷很小,大约10立方厘米的一半大,放在手掌上大约一个粉笔盒大小。探测器分为铝制外壳、闪烁晶体以及电子学三个部分。“研制一颗载荷并把它成功发射升空,学校需要投入大约200万,这个都是从我们本科人才培养经费中支出。我们觉得非常值得,因为通过这个项目培养了学院一部分最优秀的本科学生,比方说刚刚毕业的参与该项目的2018级本科学生全部赴名校深造!”周荣告诉封面新闻,目前“天格计划”队员已经毕业了三届,大约有三四十人,全部都是物理学院十分优秀的学生。

吴嘉君(左三)

川大2019、2018届天格计划团队

对话>>

封面新闻:参与探测器的研究,包括你学的专业核物理,好像感兴趣的更多的是男生,尤其是核物理这块。作为一名女生,为什么要学习这个专业?或者,你为什么要参与天格计划?

吴嘉君:我觉得做科学跟性别是没有关系的,它主要还是取决于你的兴趣爱好。

封面新闻:你是从小就对物理这个学科有兴趣吗?

吴嘉君:如果说从小就对这个学科感兴趣好像也没有,主要我从小理科就比较好。

封面新闻:你高中是哪个学校的?

吴嘉君:江苏省靖江高级中学。

封面新闻:为什么会考川大?

吴嘉君:川大的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非常吸引我,我把川大作为了自己的第一志愿学校。

封面新闻:你觉得学物理难吗?

吴嘉君:学物理肯定是难的,它更多的是一些思维上的东西,不是死记硬背。

封面新闻:你学核物理感觉跟生活距离比较远,你怎么把这个抽象的学科转化成你自己的兴趣爱好,怎么有动力能够学下去?

吴嘉君:当然我们本科可能没有机会接触到非常尖端的东西,我觉得本科生更多是打好基础,比如说四大力学,然后基础的辐射探测这些课程。你知道它是打基础,你必须要把它学好,如果你想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的话,这个基础肯定是要打牢,这是一点。

第二点就是要坚持,想一想怎么去坚持地把它学好。我自己可能还是一个比较擅长学习的人。

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