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 》( 2023年07月03日 第11版)
【资料图】
最近,四川省德阳市广汉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干部赵佳很是忙碌。在一线调查走访得多了,她常能发现不少线索。
近年来,德阳市纪委监委聚焦提升基层干部能力、构建基层监督格局、提升基层治理质效,推动纪检监察工作向基层一线延伸。“夯实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把问题发现在一线、解决在一线,才能护好民生之本。”德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隆斌说。
实践锻炼、帮教带动,干部能力更全面
第一次参与审案,赵佳很是紧张。谈话进行了3个小时,被调查人一直不太配合。
长期从事监督工作,赵佳是发现线索的好手,但对后期案件审查调查工作并不了解。在德阳市纪委监委的推动下,她与同事来到了办案前线参与实践锻炼。
为了提升纪检监察干部的实战能力,德阳市打破原有职能分工,实行全员参审、全员提笔、全员接访,督促纪检监察干部查漏补缺,在实践锻炼中完善能力;专门开设“青蓝计划”,给年轻干部配备带教老师、提供指导帮助。
“这名被调查人常年使用私人账户接收公款,在单位私设小金库。”与赵佳结对子的广汉市纪委监委第一纪检监察室负责人曾涛经验丰富。他先带赵佳前往发案单位补充调查账目,又联合同事从其他涉案人员处打开突破口,几番奔走后掌握了确凿的证据。
依照德阳市编发的案件查办联通“三不腐”一体工作导图,赵佳把分析线索、谈话函询等案件查办环节都一一做了梳理。
再次与被调查人谈话,形势大为改观。曾涛将证据条分缕析,提问直击要害;赵佳密切配合,步步追问,对方终于供认了违反财经纪律的事实。“通过实践锻炼,我对纪检监察工作的各环节有了全面的认识,对线索也更敏感了。”赵佳说。
德阳市打通不同环节,完善培训体系,以实践巩固学习成果,帮助干部成长为“多面手”,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效能显著提升。
专职专干、片区协作,监督格局更完善
德阳绵竹市汉旺镇兴隆集镇社区,监委会委员邱君正与群众闲聊,她常通过这种方式了解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顺心”的事。
2020年8月,社区里的一家川菜培训班引起了邱君的注意。“签到表上名字密密麻麻,现场却没几个人。”观察了几日,邱君发现该培训机构通过虚报学员人数骗取补助资金,随即向镇纪委反映了情况。
“在各村镇监督人员的帮助下,我们收集到大量线索。”意识到邱君所见未必是个例,绵竹市抽调骨干成立工作专班,经过调查,多家机构培训时长不足、人数造假、收受好处费的问题浮出水面。
“探头”延伸到最基层,监督才有力。2021年以来,德阳市在乡镇层面全面落实“两专三兼”,为84个乡镇(街道)配齐纪委书记、纪委副书记,严格实行专职专干,配备3名纪委委员,基层监督有了人力保障。此外,德阳市专门聘请党风政风监督员,进一步织牢织密基层监督网。
与此同时,为了排除基层办案的人情干扰,德阳市将分散在各部门的派驻纪检监察组整合到区(市、县)纪委监委合署办公,组建乡镇级片区纪检监察协作组,开展联合监督、交叉检查、异地办案。“通过片区协作,不但办案力量更强、效率更高,人情干扰等问题也得到了有效解决。”绵竹市纪委监委第五纪检监察室主任黄波说。
深入田间、靠前监管,基层治理更有效
“大伙儿一起发展集体经济致富,这么好的事为啥不同意?”又吃了一次闭门羹,中江县永太镇石狮村的干部们有些想不通。
石狮村是全县发展致富的排头兵,依托传统种植业,集体经济搞得红火。2020年全省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情况有了变化:原寨子村合并到石狮村,原寨子村的村民们对陌生的村两委班子成员不信任,集体经济发展遇到了阻力。
“我们村的资产交出去,被挪用了怎么办?石狮村人入股早,集体经济的收益能公平分配吗?”原寨子村村民小组组长曾星凯说出了很多村民的心里话。
农村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是“微腐败”的高发区,群众加强监管的呼声尤其强烈。了解情况后,时任永太镇纪委书记的吕琳第一时间介入。她一面监督村里做好集体经济账目公开,“三资”使用重点情况须经村民大会讨论;一面挨家挨户耐心引导:“放心加入集体经济,有任何不公平,我们严查到底。”平时一有空,吕琳就来到石狮村开会,村民们有何不满、疑问,现场就能议。
“纪检干部在身边,乡亲们就有了安全感。”监督的阳光驱散了村民们心头的疑虑,看到村里分红、务工全部一碗水端平,村民们气顺了、心齐了,集体经济收益也翻了番。曾星凯也主动出力,在村里担负起监督工程质量的工作。“从源头上限制‘微腐败’,让‘三资’在阳光下流动,现在两个村真正变成了一个村。”吕琳很欣慰。
为严查基层治理中的“微腐败”,德阳市总结基层监督优秀做法,逐步推动“村财、镇管、区审”,建立“三农”信息化监管平台;依托成都农交所德阳所,对农村集体资源资产流转使用实行阳光公开、竞价交易,集体经济焕发竞争力。
德阳市纪委监委还会同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防范基层“微腐败”的指导意见》,从“清、管、用、督”4个关键环节入手,为基层治理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