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许超众


(相关资料图)

县城,一度被戏称为“五环外”。五环,仿佛就是一道天然的分水岭,划分出两个不同的世界:环内繁华,人人向往;环外落寞,几无存在感。

生活在一座小县城,有人不甘,有人叹息。午夜梦回,总会想起那句“曾梦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

“五环外”的突围早已开始。全国1800多个县中,目前已有52个“千亿县”,肥西是安徽唯一的“千亿县”。在这些县城,人们的眼中同样有“诗和远方”。

万亿城市,千亿县城。如果说县城也有段位,那么“千亿县”就是县城中的“王者”。如今,肥东、长丰、天长、庐江都提出了各自的“千亿计划”。安徽第二个“千亿县”,究竟花落谁家?

01 千亿“朋友圈”

每个人的心里,都住着一个故乡。

蔡庆兵回来了,又回到了那个阔别30年的地方。现实中的故乡,还是梦中那个样子吗?

30年前,他离开肥东,奔赴军营。

再回肥东,他惊喜之余,更多的还是诧异。曾经,这里没有高架,没有地铁,也没有和睦湖。

30年的光阴,改变了太多东西。

故乡不是那个故乡,少年也已不是那个少年。与蔡庆兵一同到来的,还有一个名叫“晶科能源”的企业。

此前,他们在国内考察了多个城市,但唯有这个叫做肥东的县城打动了他们。

这座县城,有了很多头衔:合肥东向对接沪苏浙的“桥头堡”,展示合肥城市形象的“东大门”,合肥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地”……

肥东这些独特的比较优势,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都是值得慎重考量的。

不过,蔡庆兵印象更深的是,肥东干部心中都有一团火,那是一团不甘平庸、渴望高光的火。

此后,晶科能源顺利落地肥东,蔡庆兵担任公共关系总监。

这一年,是2021年。

这一年,距离许大红投身色选机行业、创立泰禾光电(现改名为泰禾智能)已过去17年。

色选机,看上去有些生僻,却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上个世纪80年代之前出生的人,可能都有吃饭被沙子硌牙的体验,那种“酸爽”令人难忘。

大米中有沙子,靠手工分拣,难免会有遗漏。色选机问世后,根据物料光学特性的差异,从技术上对颗粒物进行自动分拣,杜绝了“漏网之鱼”。

关系到吃的问题,往往更受市场欢迎。一台色选机售价50万元,企业毛利率高达50%,许大红的事业进入一片“蓝海”。

泰禾智能成立的第三个年头,许大红突然作了一个决定:企业搬家,入驻肥西。

一个智能制造企业,从市区搬到了县城,究竟会面对什么?他并没有考虑过多。

当然,他还想不到,我国县城即将迎来一场巨变。

就在许大红将企业搬到肥西的这一年,我国第一次诞生了3个“千亿县”:昆山、江阴、张家港。“千亿县”,因GDP突破千亿元,站在了县域经济金字塔的“顶端”。

两年后,肥西跨入全国百强县,离“千亿县”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随着新发展理念的深入践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被置于一个重要位置,县城发展因此迎来了一个新的起点。

从沿海到内陆,从东部到中西部,春风过后,县域经济蓬勃发展。

最突出的标志就是“千亿县”不断扩容。到2022年,全国“千亿县”数量已达52个,比2021年增加9个。

排行榜上,拥有“千亿县”的省份共有12个。“苏大强”江苏名列榜首,有21个。随后是浙江9个,福建6个,山东5个,湖南3个,内蒙古2个,安徽和陕西、贵州、河北、江西、湖北各1个。

从区域分布看,长三角地区“千亿县”数量遥遥领先。当然,近几年,中西部地区“千亿县”数量也在持续增加。

2021年,肥西跻身“千亿俱乐部”,成为安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千亿县”。2022年,肥西GDP达到1068.40亿元,位居“千亿县”第43位。

一片桑梓热情,一时无心插柳,却扎根在炙手可热的“安徽第一县”。这是许大红的第一个“没想到”。

县城,发生了什么?

02 县的前世今生

县城,安逸稳定。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这两者是可以划等号的。安逸稳定的另一面,可能是发展缓慢,跟不上时代潮流。

回望历史,作为一种行政单位,县本身就是以不变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它起源于春秋,形成于战国,全面推行于秦始皇统一六国。

不论时空如何变幻,郡、州、道、路等轮番上演,但只有县一直持续到今天,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行政单位。

郡县治,天下安!

不论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还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的“推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都赋予了县城新的使命与责任。

改变,孕育于不变之中。

企业家是最敏锐的感知者。关于这一点,许大红有自己的切身体会。

金寨路高架南延,一桥飞架,南北相连;方兴大道,集贤路,一路畅通;合肥轨道交通3号线南延,县城即将进入地铁时代……

从此,县城与市区再无梗阻。

合肥八中、南门小学、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安徽医科大学新医科中心……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汇聚,县城早已不是县城的样子。

县城在变,企业也在变。

从泰禾光电到泰禾智能,两字之变,背后反映的是一个装备制造企业的高新技术导向。这些年,泰禾智能研发投入达到当年销售额的10%以上。

高新技术企业,拼的就是高端人才!

身处小小县城,有了向北上广深招揽高端人才的底气,这是许大红的第二个“没想到”。

毕竟,招才引智,既要有薪资“硬支撑”,更需要城市“软实力”。

一县之遥,晶科能源的综合表现,也让蔡庆兵松了一口气。

在晶科工作的肥东人,在肥东生活的晶科人。

双重“身份”,让他承担了双重职责与双重压力。不论是企业,还是家乡,任何一头都不可辜负!

有太阳能的地方,就可能有晶科能源。目前,晶科能源的产品已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组件出货量多年位于全球第一。

改变能源结构,承担未来责任。这是晶科能源的使命,也意味着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中将频现合肥身影。

今天的肥东,也没有辜负蔡庆兵。不断增长的GDP,不断前移的排名,不断攀升的知名度,让他对县城的认知更加理性。

2022年,肥东GDP达到859.40亿元,居全国百强县第66位。今年1月30日,肥东举行誓师大会,吹响了冲刺GDP、工业总产值“双千亿”的号角。

距离“千亿县”,尚有140.6亿元的差距。弥补差距,靠什么?

“千亿县必须有百亿企业,千亿GDP必须有千亿产业”。坚持产业强县不动摇,坚定产业赛道不动摇,肥东上下已成共识。

没有产业体系的现代化,就没有经济的现代化。

晶科来了,国轩来了,协鑫也来了……

从新能源新材料到光伏光电,从大健康大数据到轨道交通和装备制造,对于这些产业集群,肥东县委主要负责人形象地称之为“新光大道”。

百万人口、88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发展规模;规上工业产值、战新产业产值、工业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的发展态势……

冲刺GDP、工业总产值“双千亿”,肥东高质量发展其势已成、其兴可待,肥东县委主要负责人这样认为。

此时,合肥北部,一匹“黑马”横空出世!

03 “黑马”登场

比亚迪居然在长丰的一个镇?

登录招聘APP,看到比亚迪招聘信息的那一刻,王萍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直到打开APP附带的地图,她才确定没看错。

这些年,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强劲。一直供职于外地燃油车企的王萍想着更换赛道,多方比较之下,看中了比亚迪。

合肥比亚迪,坐标长丰下塘!

下塘,她一无所知,长丰倒是知晓一些,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

只不过,时光变化,有些记忆已经不再可靠。

从2012年脱贫摘帽,到2016年跻身全国百强,长丰仅用4年。从全国百强,到今年力争突破千亿,长丰计划用时7年。

出身贫困县,一跃成为“千亿县”,极其罕见,上一次还是内蒙古准格尔旗。

这一步跨越,太难!

长丰地处江淮分水岭,土地贫瘠,多涝多旱,曾经连温饱都是问题。“长治久安、人寿年丰”,长丰这一寓意就寄托着当地人对丰衣足食的向往。

先天不足,自然环境恶劣,县城距离市区近100公里,这些都注定了长丰必须另辟蹊径。

这一步,该如何跨出去?

上下齐心,一心谋发展;

与市俱进,一路向南干;

招商引资,一招走天下;

工业立县,一业定乾坤!

这些年,长丰“依市”布局发展配套工业,实现精力向工业集中、资源向工业汇集、政策向工业倾斜,推动了工业“超常规发展”。

工业立县,产业强县。长丰全力构建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居家电、高效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健康、现代高端服务“三主三新”产业体系……

2022年,长丰GDP达到823.83亿元,距离“千亿县”尚欠临门一脚。

比亚迪、中创新航、优信汽车、佳通轮胎,四个百亿项目落地建设。随着比亚迪、中创新航等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一个千亿级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标志性产业将现身长丰县。

项目为王,要素支撑。同样是在2022年,长丰实现了人口、中小学生、资金“三个净流入”。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在全国1800多个县中,近1200个县城的人口近十年来呈明显减少趋势。横向比较,长丰人口实现“净流入”,难能可贵。

人口与产业,本身就是一个“双向奔赴”的关系。

产业发展带来大量就业岗位,吸引外来人口就业经商、安家落户。县城人口大幅增长,就近提供人力资源,反过来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就连王萍之前一无所知的下塘,也不再是卖烧饼的农业小镇,而是朝着“千亿强镇”的方向一路疾驰。假以时日,一座现代化新能源汽车城将矗立于合肥之北。

产业结构的调整,带来经济数据的直观变化。还是在2022年,长丰历史性实现全年规上工业产值超千亿、单月产值超百亿。

冲刺“千亿县”,长丰已成“种子选手”。

详细查阅长丰近几年发展情况,又从地图上看了下下塘到市区的距离,王萍在心里做了个决定。

04 后有来者

从肥西到肥东,再到长丰,如果同时拥有三个“千亿县”,安徽在全国的排名将再向前一大步。

当然,“千亿县”的重要性,并非一个简单的排名,而在于它们发展模式的借鉴价值。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黄征学曾提出经济强县的六大模式:城市辐射带动型、市场加工互动型、外资外贸推动型、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型、特色资源开发型、旅游文化助力型。

他将肥西列为城市辐射带动型,即凭借合肥特大城市优势,推动产业融合和市场融合,形成专业化配套或专业化服务,实现县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事实的确如此。这些年,围绕合肥“芯屏汽合”“急终生智”产业地标,肥西集中打造三大战新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全链条、高端智能制造、产学研一体化大健康。

一个地方产业定位清晰,不论是产业配套、要素保障,还是发展视野、政务服务,都会引发集聚效应,让链上企业不再“孤军奋战”。这是许大红入驻肥西以后的深刻体会。

如今,泰禾智能正在谋划业务转型,重点发力矿石行业。如果用“智能色选”取代煤炭水洗,一吨煤就能节约70公斤淡水,他保守估计。

不止是肥西。

从全市战略出发,紧盯产业变革趋势,谋划布局特色产业,这是合肥发展县域经济的独到打法。

放在几年前,人们或许不会将庐江与“千亿县”扯上关系。千亿,对于一个传统农业大县来说,有些高不可攀。

千亿工业产值,千亿GDP。“十四五”,庐江给自己制定了这一发展目标。2022年GDP达到601.5亿元,尚处“半山腰”。

人到半山路更陡!

相比合肥“老三县”,庐江有独特资源禀赋,矿产资源、旅游资源丰富,但受合肥辐射带动时间较短。

扬长避短!这几年,庐江明确了自己的主攻方向:融入大合肥,对接沪苏浙。

如何“避短”?

一方面,加快融入合肥半小时经济圈,主动参与合肥产业集群建设,打造新能源电池材料、磁性材料、装备制造、新型化工四大主导产业;另一方面,系统学习沪苏浙,找项目、学经验,谋划推出一批新举措。

如何“扬长”?

依托省会郊县优势、山水资源禀赋,开发旅游项目,发展“农舍经济”,把沪苏浙、合肥等地市民接到乡下休闲消费,打造全域旅游促进乡村振兴的新样板。

工业强县,农旅富民。

目前,庐江已建成全省最大的动力电池和磁性材料生产基地。在庐江县委主要负责人看来,把新能源电池材料产业打造成“千亿产业”,“十四五”末实现“千亿县”将更有底气更有信心。

庐江的“同行者”是滁州天长。

这是一座位于皖苏交界处的县级市。“市”虽小,但实力不容小觑。2022年,天长GDP达到686.11亿元,在全省排名第四。

“包揽天下,遥控东西”,天长人大概率知道这句谚语。曾经,电视机高压包全国市场,天长独占80%;全球遥控器市场三分天下,天长有其一。

承载天长人集体记忆的八字谚语,既浓缩了过往的辉煌,也在指向未来的道路。

产业,还是产业!

新能源、合金材料、仪表线缆三大主导产业,绿色食品、医药医疗用品及器械、电子信息三大潜力产业。近年来,天长精准聚焦,精准发力,精准招商,拓展产业链集聚效应。

今年,天长将继续做大主导产业规模,其中,仪表线缆产业产值计划超过700亿元。不出意外,这将成为天长首个千亿产业。

携势前行,天长设定了一个愿景——

时间,“十四五”末;目标,“千亿天长”。

千亿产业,千亿县城!

05 县城,起飞了

县城,不再是蔡庆兵走出去时的样子,也不只是许大红刚入驻时的县城。

每一天,它都在变化。

互联网大厂下沉,新能源汽车下乡,短视频平台在县城“攻城略地”,流量密码好像也在发生转变。

“五环外”的市场潜力,貌似一夜之间被重新认识。

县城,起飞了?

黄征学及其同事潘彪在《破解县域“不经济”的密码》一文中提出,“千亿县”不论是城镇规模,还是特色产业,均迈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在“千亿县”的引领下,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愈发重要。

寻找主导产业,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这是“千亿县”带给县域经济的启示。

昆山稳坐中国县域经济“天花板”,最大的底气就是源于雄厚的产业基础。如今,昆山拥有1个千亿IT产业集群和12个百亿产业集群,一众县城难以望其项背。

排名紧随其后的江阴,拥有高端纺织服装、石化新材料、金属新材料等3个千亿级特色产业。张家港更是雄心勃勃,提出到2025年打造5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项目是王牌,产业是“入场券”。在安徽大学经济学教授胡艳看来,当下,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方兴未艾,相比其他产业,制造业将是大多数县城的制胜之道。

从肥西的“三大集群”到肥东的“新光大道”,从长丰的“三主三新”到天长的“三大主导”……无一例外,省内经济强县都在竞相塑造产业集群新优势。

方向有了,路径何在?县城该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主导产业?

融!言简意赅,胡艳给出了一个关键词。

融入城市群,融入中心城市,融入核心产业链价值链,承接产业转移,探索提供配套服务。围绕安徽省县域经济未来发展,胡艳提出了这样一条路径。

千亿“朋友圈”中,除了部分“特色资源开发型”县城以外,大多数经济强县都已经融入中心城市、都市圈或城市群。

胡艳举例分析,远看昆山,近看肥西,都是受中心城市辐射和影响较大。放眼全省,县域经济“十强县”中,合肥独占5席,它们的发展与合肥基本上是同频共振。

当然,合肥五县市的独特优势,省内其他县城并不具备。

不过,从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长三角一体化,到合肥都市圈、徐州都市圈、中原城市群等,都为这些县城的“弯道超车”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当前,大多数中心城市正在“腾笼换鸟”,广大县城因其发展空间、土地成本、人力成本等优势,有利于顺利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一次新的腾飞。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千亿县”就像一束束光,照亮县城,闪耀在中国大地。

实现县域现代化,才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城尾乡头。县城的一个重要功能就在于一头连接城市,另一头衔接乡村。“千亿县”,将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让广大农村居民享受到更多现代化成果。

年底前,合肥轨道交通2号线东延线预计开通运营。生活在一个通地铁的县城,蔡庆兵感到前所未有的自豪。

一到周末,他就开车带着父母去打卡肥东旅游景点,赋予“父母在,不远游”另一种解读。

·通讯员 何玉影 席庆荣 徐勇 王叶莹 张晶晶对此文亦有贡献·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