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当孩子们踏进校园,几十盏代表着温暖和光明的“小橘灯”就送到了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海头镇的留守儿童手里。

“这些橘色台灯是我们专门设计定制的,希望孩子们在灯光下努力学习、不断进步。”国网连云港市赣榆区供电公司海头供电所所长张延德说。

张延德身材高大、肤色黝黑,干练的言语中流露出山东人的厚道与质朴。扎根农村电网一线30年,张延德用15项专利破解农村供电难题,点亮海鲜小镇的致富路。

守护海鲜小镇用电

张延德工作的海头镇,是远近闻名的海鲜小镇,走在海边,时常可以见到拍摄短视频或是正在直播的渔民,有几百个渔民通过直播带货成了“网红”。

近年来,渔民们建起了海鲜加工、冷链等一条龙产业,平均用电量比以往多出50%。特别是炎炎夏日,用电高峰的负荷调配成了难题。在张延德带领下,供电所40名队员全员加入保电队伍,24小时服务村民用电。

紫菜加工是海头镇的特色产业,镇上有近50户紫菜养殖户。每年1月~3月,如果不及时采摘加工,紫菜就会烂在海里。为了做好紫菜加工厂的用电服务,张延德做了细致调研,制定了一系列计划,开通“绿色通道”保障用电需求。

2020年元旦前夕,3户养殖户为迎接春节销售旺季,提前搬入镇上的集中养殖区。没想到1月4日突降大雪,而此时养殖区内的临时用电设备难以满足恒温养殖要求。

当晚9时,张延德紧急调动队员,和村干部一起在雨雪中连夜修复路面。凌晨2时左右,设备到达,张延德立刻带着施工人员架线、登杆、架设变压器……经过3天奋战,养殖区的空气能热泵开始工作了,养殖户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

“供电所的精细服务,为海头镇创富提供了有力保障。”海头镇副镇长李大庆评价说。

15项专利提升供电可靠率

1992年,张延德成为一名乡村电工。这份工作十分辛苦,不论刮风下雨,只要一个电话,他就得立刻赶去维修。

30年来,他调整了280多台变压器,参与了60多起事故抢修。为提升农村供电质量,张延德不断创新研发,获得了15项国家专利,有7项创新成果已在全区推广应用。

近年来,随着电力行业不断发展,漏电保护器安装率逐年提高,但是由于部分家庭用户私自退出漏电保护器安装,跳闸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导致片区整体停电。

为了提高农村供电可靠率,张延德潜心钻研,不断总结各种漏电原因,创新发明了“查找台区漏电装置”以及智能终端系统,应用后能够动态对线路中的剩余电流情况进行监测。

这项成果填补了农村线路排查故障方面的空白,有力促进了赣榆区供电公司同期线损以整体达标率100%的成绩入选国网“百强县”。

养殖户的心“亮”了

“请您出示行程码并测温。”8月初的一个凌晨,在海头镇王朱尹村的防疫值班点,张延德作为防疫志愿者,正在全力配合村检测人员对进村人员严格把关。

疫情期间,张延德放弃节假日休息,带领所内工作人员对辖区内的医院、医用品生产企业等特殊用户,开展“拉网式”体检,确保供电安全。

去年疫情期间,张延德和同事们主动参与疫情防控,3天完成了4000多户的排查任务,并对39户从外地归来的居民及时实行隔离。

“为解决系统内多家单位消毒液紧缺的问题,张延德主动沟通协调购置了50多吨75%医用酒精,解决了王朱尹村的燃眉之急。”赣榆区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刘涛回忆说。

“多亏了张所,让养殖户的损失降到了最小。”小口村党支部书记孙传钊介绍说。2020年春节前,小口村20余家养殖户按计划要搬到工厂养殖区,但由于疫情原因,搬迁工作被搁置,疫情得到控制后,这些养殖户想第一时间复工复产,于是找到供电所申请供电。

张延德了解实际情况后,带领员工现场勘察,连夜制定用电方案,报送区供电公司。审批通过后,适逢大雪天气,施工人员冒雪施工,仅用了3天,养殖区的6台变压器就全部施工完成,养殖区通电的那一刻,养殖户的心也“亮”了。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