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湖湿地公园是扬州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项目之一,也是邗江区北山地区建设的首个生态绿肺公园,其便利的区域条件、独特的水网景观及原生态的水乡风貌,自开建以来就备受瞩目。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北湖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工程进入最后冲刺扫尾阶段,不久将迎来国家级湿地公园的验收评定工作。

基本建成 湿地风光开始显现

记者在现场采访时看到,北湖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工程基本完工,湿地风光和生态美景展现。

公园有着宽阔的水面,公园内河道水面交错,分布着一个个小岛,河岸上,则因地制宜,建设了一些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和景观建筑,同时还建设了一些水榭和亲水平台,让游客能够亲近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园内,园路已经建成,路灯等设施也安装到位,路两边还栽种了粉黛乱子草,粉红一片,充满“粉色浪漫”。

“目前,生态修复工程已进入最后冲刺及扫尾阶段,不久将迎来国家级湿地公园的验收评定工作。”在现场,邗建集团的施工人员介绍说。

3个多瘦西湖大 重点打造“三十二西湖”等3大核心板块

北湖湿地公园位于公道、杨寿、方巷三镇交界之处,北依公道河,东临扬菱线,位于邵伯湖西,承接西侧诸山之水,最终连通公道河,汇入高、宝、邵伯湖群,区域内水陆分明、水网清晰,乡野湿地生态环境优越,是“美丽邗江”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扬州北郊地区污染防治攻坚的典型生态建设项目。

“北湖湿地公园由邗江区政府投资建设,邗江城建发展公司负责实施,总投资约10亿元。北湖湿地公园按照‘保护与开发并重’的思路,分为北线和南线,总规划面积11.3平方公里,核心区4.7平方公里,重点打造‘三十二西湖’、‘柳湖’、‘荒湖’三大核心板块,分为16个景观区。内设北湖文苑、珠湖草堂、万柳堂、竹林茶隐等众多人文及湿地景点。其中北线全程约5公里,由以千亩荷塘为主的三十二西湖和以湿地科普为主的柳湖景区组成,景区全线共13.14公里。”相关负责同志介绍说,在功能定位上,北湖湿地公园分为湿地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合理利用区、生态展示区,重点包括河流湿地的保护;受损湖泊湿地的修复;鸟类重要栖息地、畜禽栖息地的重建。

据了解,建成后的北湖湿地公园面积达到瘦西湖的3.5倍,将成为扬城的城市后花园,再现“城里瘦西湖,城郊荒北湖”美景。

根据清代大儒焦循《北湖小志》规划设计  充满浓浓的文化内涵 

“北湖湿地公园主要是根据清代大儒焦循《北湖小志》规划设计的,在公园建设中,充分融合了文化内涵。”漫步公园,北湖魅力扑面而来,不仅让人充分感受到优美的湿地风光,更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气息。

北湖是扬州学派的发源地。北湖地区历来人文昌硕、名胜众多,是扬州学派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以阮元、焦循等文人雅士为典型代表。“北湖”这一称谓最早见于清代焦循的《北湖小志》,明清年间,北湖“绵亘百余里”,境内河网交织、湖荡密布。“湖周回百里中,地理水道、名胜古迹、人物风俗、民俗风情,是地而出灵秀”。

三百多年前,扬州城往北,有黄子湖、赤岸湖、朱家湖、白茆湖、新城湖、邵伯湖,一片湖连着一片湖。波如羽袂舞,涟似眼神媚。归于一体,叫北湖。北湖,像一粒一粒上帝抛入人间的纯色翡翠,晶莹,湛绿,剔透,玲珑。北湖地区明末清初隐士集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对句,让北湖湿地充满了浓浓的文化内涵。而清代焦循的《北湖小志》和阮元的《北湖续志》《北湖续志补遗》,更为公园恢复建设提供了依据。

“北湖湿地公园建成开放后,将成为江淮生态大走廊生态战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里下河地区乡村湿地恢复与重建的示范基地,构筑下游高宝邵伯湖群及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清水廊道的重要生态屏障;‘城里瘦西湖,城郊荒北湖’,也将成为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旅游发展的又一张亮丽名片。”有关专家点评说,不仅如此,公园的建成开放,不仅会带动当地的旅游产业发展,也将加速文化创意、生态旅游、健康养老等现代服务产业在周边乡镇布点,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