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南昌1月16日电 (记者 吴鹏泉)江西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16日下午在南昌开幕。开幕会上,民建江西省委会副主委、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刘木华代表民建江西省委会发言时说,破解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存在“四难”,并提出相关建议。

耕地是农业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根基命脉,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石。一直以来,中国官方对于耕地保护可谓不遗余力,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民建江西省委会认为,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现象仍然存在,究其原因,可以归结为“四难”:耕地遭受深度破坏修复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弦易张难;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占补平衡落实难;管理法规文件虽有界定,但仍存在执行难。

“破解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必须坚决遏制增量,妥善解决存量。”民建江西省委会称,对新出现的各类“非农化、非粮化”问题,做到“零容忍”。对存量问题,不能“简单化”“一刀切”,在确保农民、企业、新型经营主体少受经济损失的前提下限期整改、恢复耕种,对无法恢复或恢复代价过大的责令补充耕地、补划永久基本农田,对抛荒地采用集体收回或土地托管服务。

针对“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关系,民建江西省委会建议改革种粮补贴政策,以粮农获得合理利润为标准落实补偿机制,调动农民充分利用耕地资源种植粮食的积极性;推动各方面资金加快投入到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确保粮食种植有效益。

民建江西省委会认为要处理好占补平衡“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占补平衡应严格按照土地条件进行科学实施,没有地块可补划的,可调减当地永久基本农田保有面积。尽快制定江西省市域范围内耕地“进出平衡”实施方案,允许跨县市按照“谁补划、谁出资”的原则补充同质等量耕地。在市域“进出平衡”试点基础上,适时制定省域内“进出平衡”实施方案。

民建江西省委会建议,压实相关主管部门职责,制定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考评细则。对基层普遍反映的政策执行尺度与边界难以把握的问题,要组织专家进行研究、统一解读。在补充或补划耕地过程中,要制定明确的关键环节技术标准、程序。要对数据资源不能共享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提高基层部门对“非农化、非粮化”问题的检查执法能力。要加强信息化实时监管手段,从而提高耕地资源保护的全要素监督能力。(完)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