裙边理论指的是什么意思?

裙边理论,又称为“裙边效应”,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泰勒提出的一种描述市场走势的理论,即当妇女普遍选择短裙,裙边向上收时,经济比较景气;相反当妇女身穿长裙,裙边向下降时,市场也逐渐走低。

裙边理论存在原因是什么?

1. 人们需求的变化。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我们可以发现,人们只有在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后,才会寻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于是就会有这两种现象产生:

①在经济陷入萧条时,社会的整体收入减少,失业率增加,整个社会弥漫着一种焦虑、恐慌的情绪。此时,男人没心思寻花问柳,转而会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养家糊口上;因为男人都专注养家糊口,不再取悦女人,女人也就失去了装扮自己、取悦他人的心情,所以会选择长裙把自己包裹起来。

②在经济繁荣时,男人们不必为自己的口袋操心,心情也随之放松,于是把注意力更多的集中在“审美”上;而女人会为悦己者容,于是就会换上性感短裙。

2. 女性情绪的变化。所有自然界的生物在面临危险的时候,都会采取一种防守的姿态,这是一种本能的、不可抗拒的反应。

①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服装馆长哈罗德柯达认为:“当人们的心理遇到困境、悲观情绪滋长时,衣服就会朝着保守低调的方向发展,如长袖、高领、长裙。”

②设计师对于人们情绪的观察,直接、快速地反映在服装上,如经济大好的莫斯科,当地女性裙装以短、薄为主,而且奢华繁复;而持续受到次级房贷影响的美国,女性穿着似乎有呈现保守的趋势。

对于女性来讲,在消费中买什么或不买什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心情的变化,而心情的变化则发生于经济的变化。我们之所以能通过女人的生活细节解读经济,实际上完全来源于女人在不同经济环境下心情的转变。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