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银川市被命名为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平安,已成为银川的一张最亮丽名片,平安幸福的背后,是银川市公安局守正创新系统推进治安管理工作提档升级的不懈努力。


(资料图)

近年来,银川公安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为目标,以“示范城市”创建为载体,以平安基础建设为支撑,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不断提高动态化、信息化条件下驾驭社会治安局势能力,推动具有银川特色的立体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创新社会治理 推动社会治安防控现代化转型

银川公安持续深化“塞上枫桥”警务品牌创建,以“精准警务、预防警务、智慧警务”为方略,通过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创建智能感知、动态布防、要素管控、应急处置“四张网”,提升信息支撑、网络空间和社会治安“全维度”管控能力,实现全市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4%、治安案件同比下降20.5%,群众求助类警情同比下降10.8%。

以防突发、快速出警为目标,科学规划全市7处街面警务站,全面落实“1、3、5分钟”快速响应机制,构建“扁平指挥、属地管辖、网格巡处”综合警务机制,辐射辖区群众约23万人,全面提升街面见警率、管事率和处置率。多措并举推动智慧安防建设。建成高质量智慧安防小区130个,小区易发案部位、重点区域的公共视频无死角覆盖;建成标准化智慧安防小区1003个,改造老旧小区468个,创建“零发案”小区893个。并打造“联合实验室”,及时推动基层“微创新”转化为全警普惠应用,形成上下互动、人机协同、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公安大数据建设应用良性循环。

严打突出犯罪 筑牢平安文化根基

“家里的切割机、角磨机全不见了,连养的几只鸡,甚至剪刀,能偷的全偷走了。”今年年初,银川市公安局西夏区分局陆续接到30多起居民家中财物被盗的警情。秉承“小案不小看、小案不小办”理念,民警连续奋战破获这起“家族式”团伙盗窃案。

银川公安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发起平安建设强劲攻势。强力推进“雷霆”“清患”等专项行动,统筹开展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始终对各类突出违法犯罪保持严打高压态势。针对电信网络诈骗等新型违法犯罪,不断提升打击治理能力和水平,紧盯预警劝阻关键环节,通过深化数据应用、优化联动机制、强化队伍建设,全面提升预警劝阻工作质效。

民生小案关系群众冷暖安危。聚焦“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注重民意驱动,集中攻坚突破,积极探索破解“民生小案”新路径。全市盗窃案件立案下降34.83%,打掉盗窃犯罪团伙150个,抓获盗窃犯罪嫌疑人547人,八类案件、抢夺案件全破,带动全市刑事案件同比下降34.05%。

深化“警网融合” 激发基层平安建设活力

走进银川市金凤区北京中路派出所辖区锦绣苑社区,路面平坦开阔,车辆停放有序,充电桩、非机动车等排列整齐。宽敞明亮的邻里中心里,居民们三三两两坐在餐桌前,一边吃饭一边话家常。近年来,锦绣苑社区警务室聚焦居民群众的“急难愁盼”事,联合社区党委,加强“警网融合”,抓实抓细“我为群众办实事”,“家门口”的点滴变化给居民生活带来了幸福与便利。

坚持派出所工作改革方向,调配充实派出所、社区民辅警及农村警务专干647名,社区民辅警数分别增长43.48%、83.96%。深入推进警务网格、综治网格“双网融合”,建设7个“石榴仔”警务室,构建以社区(村)联合党委为核心的“市域社会治理共同体”,治安防控整体性、协同性、精准性明显增强。

同时,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健全完善矛盾纠纷远端调处等工作机制,推动人民调解员入驻警务室,全面排查化解婚恋纠纷、情感纠葛、邻里积怨等矛盾隐患。群众参与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的途径和渠道进一步拓宽,组建“凤城义警”“原隆红义警”“满城卫士”等497支品牌群防群治队伍,带动11.2万名“塞上枫桥”平安志愿者参与基层治理,逐渐形成全民参与的整体防控格局。(宁夏新闻网记者 胡俊 图片由警方提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