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张旗,是来自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警务支援支队的一名科技警察。”80后张旗经常用这句话当成介绍自己的开场白。大多数时候,像他一样的科技警察很少出现在人们的视线里。这一次有些例外——他是北京冬奥会火炬传递的“1/1200”——2月2日上午,他作为116号火炬手,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参与冬奥火炬传递。

此前,北京冬奥组委新闻宣传部副部长、火炬传递专项团队新闻宣传副主任吕钦介绍,参加北京冬奥会火炬传递的约1200名火炬手,来自各行各业,大多在本系统、本领域取得杰出成绩或作出突出贡献,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和先进性。

2月2日上午,张旗在火炬传递现场。

“我们其实就在你们身边,一直用科技守护着大家。”张旗说,他们所做的就是用科技信息化手段与犯罪分子较量,与破案时间赛跑,在繁杂的信息中寻找线索。

2007年8月,张旗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一串数字见证了张旗的警营生涯:他创新科技警务应用,首创研发20类应用模块服务市域治理现代化,服务城市管理16.4万余次;创新组建智能化应用队伍,打造技战法矩阵体系,利用科技手段协助破获案件3500余起;新冠疫情来袭后,他“逆行”而上,昼夜无休,深入一线,搭建20余个防控数据模型,在防疫实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2020年获得“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这就是张旗,从警以来,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

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当时,张旗本想请个假,因为参加工作13年以来,他没在家过过除夕。但是,请假条还没递出去,疫情发生了。请假条变成了请战书,他在北京市公安局和通州分局党委的带领下组建了公安科技防控疫情青年突击队,顶在防控阵地最前沿。医护人员在医疗一线抢救生命,他则和同事们也同样在阻断传播路径。

“科技信息化手段就是战友的眼睛。”这双眼睛,不仅守护着现在,也“穿越”了时空。张旗和同事曾仅仅利用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就将在逃21年的犯罪嫌疑人抓获。

在清理疑难积案的过程当中,张旗等人通过查找大量历史资料,翻出一张犯罪嫌疑人陶某21年前较为清晰的黑白照片,随后进行逐一细致核查,不放过任何细节,最终从100张相近的照片中确定其中的张某极有可能是已经洗白身份的陶某。

他们立即与属地派出所联系,对张某的身份信息进行详细核对,发现了破绽,印证了之前的推测,陶某很快被抓获。

一个个独立的案件在“数据科学家”的眼睛里也有巨大的意义。张旗提炼了同类案件中应用性最强的技巧,打造了42类实战战法,全面推广公安一线使用,办案效率提升数倍。“打个比方,就好比民警在侦查过程中拿到了破案的公式。”张旗说。

张旗是在智慧警务的科技发展大潮中成长起来的。他也常常思考如何将手里业务的“火炬”传承好,让科技的“火种”照亮和守护更多的警务工作者,也为自己寻找到更多“同路人”。

为了进一步培养壮大警务科技信息化工作的骨干力量,张旗提出了工作室培养机制,让队员全面参与到队伍建设、系统研发、实战应用当中。他的徒弟中3人考取了高级工程师,5人获得三等功以上奖励,还有一位95后今年刚刚获得了“全国最美基层民警”的荣誉。为了将自己的科技信息化实战经验传授给更多同事,他总结近年来科技信息化实战经验,牵头编制了《科技信息化实战应用经典案例汇编》,供分局全体警务人员学习。

2月2日上午,作为冬奥火炬手,他手持“飞扬”火炬微笑奔跑着,经过短短的距离,将它平稳地交接给下一棒火炬手。而在科技警察的“战场”上,张旗的“长跑”仍在继续。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