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龙敏飞
“发每条信息都要钱”“花了10多万元,还拿不到联系方式”“要线下见面,先得刷个价值1万元的‘一生一世’”……记者调查发现,部分自称“快速脱单”“互助脱单”App通过平台规则下套,让交友过程异化为步步交钱,不少用户成为“被收割”对象,引发了大量涉嫌诱导消费、情感欺诈的纠纷。
“就在软件上聊了几次,这个女的就非要跑来跟着我”“你都不知道上面的女的有多主动”……一些“脱单”App的宣传广告语言暧昧、浮夸,看起来,他们是在当红娘,给一些单身人士解决配偶问题,但实际上,一些“脱单”App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约会的每一个细节、环节都被他们设计好了,都需要出钱体验。显然,这样的“脱单”App社会危害性很大。一方面,这会给一些单身人士带来金钱上的损失和情感上的伤害,另一方面,相关“脱单”App平台的做法涉嫌违法。
若想解决问题,必先知道根源所在。为何一些“脱单”App可以堂而皇之地从事涉嫌违法的行为呢?这背后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相关“脱单”App处于监管盲区。比如,很多“脱单”App的平台注册主体都是科技信息公司,经营范围绝大部分没有婚姻介绍服务项目。这样一来,相关的监管自然是虚置的——监管科技网站的手段和监管交友网站的手段不一样。而这,正是一些平台打擦边球屡屡成功的重要原因,因为从注册主体开始,相关的“脱单”App就已经开始钻制度的空子了。
源于这样的尴尬现实,要破解这一顽疾,需要多措并举。一则,对应用商店来说,对App的监管应更加严格,避免一些App挂羊头卖狗肉,一旦发现,一定要第一时间下架并移交给相关监管部门进行处理;二则,对民政部门而言,应进一步完善婚介行业标准和监管法规,什么样的机构或App可以从事网络婚介服务,这必须有严格的规范与管理,不能让App方随意变更自己的服务范围;三则,对个人来说,一旦发现类似的App一定要大胆维权,不能忍气吞声。
不让“脱单”App钻监管的空子,各方都应积极行动起来,唯有形成治理的合力,才能最大限度地压缩“脱单”App野蛮生长的空间,营造一个更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龙敏飞)
[ 责编:王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