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重庆3月4日电(记者周凯)记者从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该局联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近期在重庆秀山发现一种新的鱼化石类型——滨海涌洞鱼,并揭示了滨海涌洞鱼在早期脊椎动物演化过程中的重要位置,为世界远古鱼类新增了一个新的高等级生物类型。相关研究成果已在国际期刊《地质学报》(英文版)上发表。

滨海涌洞鱼复原图 (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图)

据化石实物,滨海涌洞鱼头部有一层硬骨,像是戴上了半圆形的“头盔”,全身只有4厘米至5厘米长。化石发现者之一、重庆地质矿产研究院高级工程师陈阳博士介绍,该化石被发现于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涌洞镇,地层距今约4.36亿年。滨海涌洞鱼是一种盔甲鱼类,是东亚地区特有的无颌类脊椎动物,主要生存于浅海和滨海环境。

研究成果论文通讯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古鱼类学家朱敏表示,滨海涌洞鱼生活的志留纪是地球演化的关键时期,期间构造运动剧烈,生态环境强烈波动,形成了一“黑”一“红”两套特色地层,其中红层缺少化石发现,被地质学家称为“哑地层”。滨海涌洞鱼在“哑地层”中被发现,为华南地区志留纪地层的精细划分对比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具有重要的地层学意义。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