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认证是国际通行的质量管理手段和贸易便利化工具,是国家质量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消费者而言,质量认证可以从供给端发挥“保底线”“拉高线”的作用,加强市场准入管理,引导企业加强质量管理,促进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可以从需求端为消费者提供质量证明,指导消费行为,增强消费信心,更好保护消费者权益。
据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1年底,我国共颁发产品、管理体系、服务认证证书302万张,涉及87万家企业和组织。其中,产品认证(包括强制性产品认证、自愿性工业产品认证和食品农产品认证)证书139.1万张、管理体系认证证书157.6万张、服务认证证书5.3万张。我国颁发认证证书和获证组织数量居世界第一位。
保障安全底线 强化消费安全
据了解,我国对涉及安全、健康、环保的家用电器、手机、汽车、玩具、建材等17类103种产品依法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CCC认证),相关认证机构累计颁发有效CCC认证证书45.5万张,避免了消费者遭受产品安全伤害。
据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等问题,所开展的APP安全认证工作,在网上购物、地图导航等19个领域颁发证书56张,覆盖支付宝、云闪付、百度地图、苏宁易购等常用APP,引导消费者选用安全产品;同时,认证认可机构还在金融、交通、电商等行业开展数据安全管理认证试点,加强个人信息和重要数据安全保护。
拉升质量高线 促进消费升级
据介绍,为适应高端消费、智能消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趋势,市场监管部门在食品农产品、消费品和生活服务领域,大力推行有机产品、绿色产品、智能家电等高端品质认证和商品售后服务、养老、健康、金融等服务认证,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营造放心优质消费环境。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数据显示,全国共有1.5万家企业获得2.4万余张有机产品认证证书,有机产品年销售额突破800亿元。实施统一的绿色产品认证,将建材、快递包装、电器电子产品等近90种产品纳入绿色产品认证范围,颁发绿色产品认证证书18万余张、获证企业2万余家,有效增加绿色产品供给,引领生态绿色消费。
“三同”进万家活动现场。来源:市场监管总局
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 引导消费回流
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入实施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工程,鼓励企业按照相同标准生产达到相同质量水准的出口产品和内销产品,建设“三同”公共服务平台,帮助消费者不出国门也能享受到与国际市场同等的消费品质。
据介绍,目前,“同线同标同质”已从食品农产品扩展至一般消费品,“三同”公共服务平台上的“三同”产品近1万种、企业约3000家。
加强企业质量管理 促进小微企业质量提升
据了解,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是国际公认的质量管理优良方法,可以帮助小微企业增强质量管理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此,市场监管总局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运用认证手段帮助小微企业建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提升质量管理能力。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数据显示,全国各地共出台265项激励政策,为超过9万家企业免费培训37.4万人次,127家认证机构为36个行业的5639家小微企业实施精准帮扶,取得明显成效,通过提升小微企业质量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市场供给产品和服务质量。
国家认监委开展电商平台CCC认证产品“双随机”抽查工作。来源:市场监管总局
强化认证市场监管 提升认证公信力
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平台可及、数据可靠、消费者可见、产品可溯”的CCC认证证书电商平台联网核查机制,推动线上线下监管一体化,成为市场监管部门加强监管的重要措施之一。
据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市场监管部门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易购、唯品会、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开展CCC认证证书联网核查,对接“云桥”数据接口,实时核查平台销售CCC产品的证书状态,对无证书或者证书失效的直接拦截或者下架处理。
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电商平台联网核查CCC证书共计8176.9万次,涉及商家171.8万家,因无证书或者证书失效等原因拦截下架CCC产品共计128.3万件。
与此同时,市场监管总局对认证从业机构组织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检查,覆盖儿童用品领域的6家CCC指定认证机构,对认证违法违规问题予以严肃处理,督促认证机构严把发证质量关;对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CCC产品、有机产品进行重点抽查,发现不符合认证要求的产品立刻督促认证机构暂停或者撤销相应认证证书,并公布抽查结果,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