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9日,“2021大运河国际交流季”正式启动,并宣布“大运河城市广播联盟”,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多个省市的成员单位签署合作备忘录,计划在未来资源共享,共同开设大运河相关节目,对外展现大运河文化。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大运河的保护与利用正在持续推行中,在对各类文化资源进行统筹规划的同时,如何让更多人了解大运河也成为重要话题,通过多地协同发展,借力全媒体矩阵,让大运河的文化价值进一步扩散至更大范围,打造大运河文化IP。

联动多地媒体资源

据“大运河城市广播联盟”联盟成员单位合作备忘录显示,为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升运河沿线城市形象,扩大大运河国际影响力,经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生活节目委员会批准,“大运河城市广播联盟”正式成立。

现阶段,“大运河城市广播联盟”首批联盟成员包括北京广播电视台城市广播副中心之声、天津海河传媒中心经济广播、河北广播电视台生活频率、山东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河南广播电视台经济广播等多个省市广播电视台,并将形成“共享资源、共做节目、共融媒体、共办活动”的联动协作机制,面向全国传播提升运河沿线城市形象,面向世界宣传大运河,打造媒体融合共同体,推动运河沿线城市建设发展和品牌塑造。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王求表示,“大运河城市广播联盟”将发挥广播及所属新媒体平台优势,共享媒体资源,不定期交流互换节目及新媒体产品。同时,联盟台成员单位开设“对话大运河”节目,以广播及新媒体直播方式等不定期播出,各联盟台可以以“见证发展”等不同主题进行联合采访行动,推动联盟台城市宣传、扩大联盟台传播影响力。

打造新地标扩大影响力

作为纵贯南北的中国大运河,其保护利用的建设进程受到越来越高的关注,由其衍生的大运河文化更是已成为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且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衔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如何更好地展现大运河的文化价值也成为焦点话题。

近年来,打造新地标成为各方探索挖掘大运河的途径之一。以2020年9月开园的城市绿心公园为例,据北投集团党委书记李长利介绍,该公园从历史文化研究中审图提炼运河文化元素,参照清朝《潞河督运图》画轴,设置了一故道两柳堤三景区八节点,通过故道遗址展示、历史情景再现和河岸生景重塑等方式,打造2.5公里长运河故道景观带,全方位展示运河文化。同时,目前各方正在加快推进首都博物馆、城市副中心图书馆、城市副中心剧院的建筑及共享配套设备。

在业内人士看来,通过打造新地标,再借助媒体的资源优势进行大运河文化带的宣传和推广,有助于传播大运河文化新亮点。王求认为,“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是在保护好文化遗产的同时,充分挖掘传承利用好大运河文化资源,向世界讲好中国大运河的文化故事。大运河同多地广播电视台搭建全媒体传播平台,文旅交融与产业平台、教育服务平台、服务城市中心建设,在推广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果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大运河国际影响力”。

沿线城市协同发展

基于大运河流经国内多个省市的背景,沿线城市协同发展成为建设大运河不可忽视的关键点。“以京津冀地区为例,经济社会发展不能一枝独秀,应实现京津冀协调发展。京津冀作为中国北方经济中心,只有协调发展才能更好地带动周边地区,做出示范效应,引领社会发展的方向。”大运河研究院副院长陈喜波如是说。

业内人士表示,多地媒体合作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能够面向全国传播运河沿线城市形象,增进沿线城市交流与发展,高新技术的发展也不断为文化产业赋能加持,博物馆里的运河文化逐渐被可视化和具象化。

通州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汤一原表示,为进一步打造被国际认同的文化金名片,需要互联互通、互学互鉴,携手打造大运河文化品牌,坚持规划先行科学统筹推进大运河文化建设,“新时期的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区域发展密不可分,应结合时代发展,努力提炼北京城市活动中心独特的运河文化基因精神内核,推动大运河文化的创新性传承和创造性转化。同时创新文化发展模式,构建区域纹理品牌矩阵,要利用好大运河文化IP,就要强化对大运河文化精神内核的挖掘,推动文化资源向文化生产力的转化,实现文化价值的最大化”。

(作者:郑蕊 葛婷婷)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