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惠及民生、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浙江的重要内容。日前,经省政府审定,浙江省2020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考核结果公告正式发布,杭州市荣获优秀等次。

“十三五”期间,杭州全面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建立了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协同的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体系。“始终坚持以降低水土流失率为导向,不断扩大治理面积、创新治理模式、提升治理质量;高度重视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全市森林覆盖率逐步提高;不断加大水土保持监管力度,有效遏制了人为造成的水土流失……多重发力下,我市水土保持率稳步提升,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人居环境逐渐改善。”市林水局相关负责人说。

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我市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354.13平方公里,超额完成省厅下达任务指标,完成率163.0%,水土流失率由6.5%下降至5.9%;完成了43条小流域综合治理,重要水源地区治理面积89.61平方公里;先后建成了建德市更楼、大同水土保持监测站二期标准试验小区和临安桥东村水土保持监测站,为全省水土保持泥沙数据的监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尤其是示范创建取得一定成效。例如,桐庐县申报“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县”,通过规划引领、加大投入、完善制度、强化监管、严格考核等措施多管齐下,水土流失面积占比由2000年的20%下降至目前的5.4%,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市本级“三堡排涝工程”“闲林水库工程”先后被评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打造了集防洪排涝、资源调蓄、绿化景观、文化宣教等为一体的新型生态水利工程,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杭州高度重视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工作,将“三区”成果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着力构建合理利用、严格保护的工作格局;强化公益林保护,“十三五”期间共投入保护资金12.5亿元;大力推进国土绿化,完成造林更新面积2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6.85%;抓好林下治理,以临安山核桃林水土流失治理为试点,2020年共完成退果还林面积1.84万亩。同时,严格落实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审批,“十三五”期间共完成项目审批4629件,落实人为水土流失防治面积376.31平方公里;对市、区县(市)两级4388个项目开展了监督检查,借助卫星遥感,实行全域监管,做到发现、整改双100%。

“家乡的水,眼见着越来越清澈了。”富阳区村民王福说。一直以来,杭州将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构筑起“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推动民生福祉改善实现新提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富阳区、桐庐县、淳安县、建德市等地深入开展生态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真正让广大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得到了水利部高度评价。(通讯员 徐志刚 记者 熊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