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银行能够在南京全市实现通存通兑,离不开“互联网+养老”的新模式,其核心手段在于采用了区块链技术。严闯介绍,区级与市级时间银行系统,本质上是一个与民政、公安、发展改革等政府信息系统对接的区块链信息平台,平台的打通带来了诸多便利。系统层面,管理员得以一键了解被服务对象的信息,自动筛选调度志愿者与订单类型,极大提升了服务效率。社区层面,可以为需要重点关注的老人建立数字档案,包括性格、偏好、主要需求等,有力缓解了社区养老工作压力。实际上,不仅是时间银行,技术赋能同样提升了南京市公共养老服务的水平。今年1月,南京养老时间银行入选国家区块链创新应用特色领域(区块链+民政)试点名单,是全国民政领域区块链应用的代表性项目。

从起初的每区选择1-2个社区试点,到如今基本实现了辖域内社区全覆盖,南京全市范围内已经形成统一、可复制的“时间银行”落地模式。初见成效后,南京各区开始基于自身独特养老服务需求和优势资源探索创新做法。鼓楼区作为最早在全区开展试点的南京市辖区,依托医疗资源丰富的优势,针对老年人医疗需求,将专业医疗团队纳入了志愿者群体。该区探索“时间银行+医护专业团队”模式,联合鼓楼医院、省人民医院和省抗衰老学会等医疗专家团队,在全市率先成立专业医疗志愿服务“五大纵队”,提供老年常见病预防、老年健康保健、养老护理、医疗康复、临终关怀五方面的专业服务。鼓楼区三甲医院的多位医护人员以个体身份从事志愿服务,更多的专业医疗服务以团队形式承担。鼓楼医院影像科陈钱博士从事痴呆早期影像学标志物研究,她的团队会定期在医院为老年人做认知量表筛查、磁共振等免费检查,并做预防痴呆的早期治疗。加入志愿者队伍的还有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在宁医学院校的在校生。

一江之隔的江北新区,则推出了时间银行的“夕阳智库”。据江北新区养老服务时间银行负责人郭俊介绍,结合江北新区的人才资源优势,该机构邀请了区内社工、医疗、金融等养老相关领域的低龄老专家,建立了“夕阳智库”。这一平台显著提升了志愿服务的专业性、服务供需的匹配度。譬如,疫情期间一位老奶奶出现了心理问题,时间银行便邀请智库一位心理咨询师上门服务。据记者了解,建设“时间银行夕阳智库”已被正式列入《江北新区“十四五”养老服务发展规划》。

史秀莲告诉记者,近一年来,专业志愿者在养老时间银行体系中的作用日渐显现。这些具有专业技术的志愿者不仅可以为老人提供专业化志愿服务,还可以为普通志愿者提供定期培训辅导。在医疗、心理咨询、法律等专业服务领域,主要通过团体志愿者提供帮助。通过鼓楼区、江北新区等区域的实践,如效果较好,南京市级的时间银行将积极吸纳更多团体志愿者加入。她表示,南京市民政等部门正密切关注南京各区创新模式试点的社会反馈,希望未来能够不断丰富充实时间银行的为老服务。从事志愿服务工作多年,她也希望南京时间银行能够作为一个不断创新的样板,为更多城市的互助志愿服务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据悉,南京市民政局已将“养老服务时间银行提升计划”纳入“十四五”四大重点计划工程之一,主要内容之一便是在扩容志愿服务规模的同时,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提出了有关“时间银行”议案和提案。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乔旭的建议尤为引人关注。他提出,目前我国应大力推广南京等地的“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最大程度地优化配置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化解供需矛盾,确保所有老年人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成果。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