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走进宿迁市宿城区王官集镇唐圩村,稻浪滚滚,金黄一片,轰鸣的收割机在田埂间来回穿梭,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王官集镇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针对发展特色农业、智慧农业、数字化农业需求,将推进农业提档升级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实事,全面统筹推进。积极招引科技含量高、生产效益好的农业项目,引进功能齐全、作业精准的智能化设备,开展技能培训、建立科技试点、设立奖补资金、普及农保补助等,农业发展焕发出新活力。“王官集镇切实扛起建设国家农业公园的主力责任,招引规模大、质态优、带动力强的高效农业项目,通过“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让智慧农业带富更多百姓。”王官集镇党委书记熊广贤说。

智能化培育,省时省力更科学

“我们的种植完全按照农业物联网模式进行。”王官集镇四季采摘智慧农业园负责人王金业指着手机上的操作页面说,“可别小看这个物联网,智能控温、微喷滴灌、水肥一体全都靠它。通过安装在大棚内的数据传感器,能实时监测土壤湿度、酸碱度、微量元素等,系统精准调节水肥比例,水分和养分经由管道输送到有机质中,直达作物根部,让庄稼‘渴了就喝、饿了就吃’。”

王金业介绍,农业园2号草莓大棚现在正在铺装保温层,完工后也将通过手机远程控制玻璃、卷帘、风机等设备,调节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参数。草莓有了适宜的生长环境,按照预设计划生长,在十一月底就能上市,可实现较传统种植5倍的收益。

此外,草莓大棚进行无土培育,采用营养液、有机肥、稻壳、豆渣、酒糟等材料为草莓量身定制生长介质,植株免受土壤和水体污染,大幅度降低了病虫细菌危害。

数字化养殖,增产提质促增收

1000余亩的鱼塘,氧气够不够?水质怎么样?何时投饵、投多少料?面对如此繁杂的管理工作,王官集镇春湘鱼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天翔却一身轻松。

“我们采用了数字化养殖模式。”王天翔一边打开手机APP ,一边乐呵呵地说,“自2018年起,我们投入50多万元陆续引进8套智慧渔业数据服务系统,通过物联网进行动态管理,克服了人工成本高、养殖风险高、养殖效率低等难题,实现了规模效益双丰收。”

据了解,这套数字化养鱼系统每30米安装一套水质检测传感终端,实时采集水况,依托远距离通讯技术传输水体环境信息,渔业养殖大数据则根据鱼塘实际情况制定最科学的养殖方案,何时投饵、增氧,用多少药、投多少饵料,都一目了然。

凭借数字化养殖技术,春湘鱼种养殖合作社总产量提高了20%,效益提高了15%,2020年产鱼量达到1350吨,年营业收入额2120万元。

职业化农民,高效种植有盼头

“今年收成不错,干谷平均产量应该在1300斤以上”。谈到水稻收成情况,王官集起点谷物种植家庭农场主张林冲兴奋地说,这个成绩是对他八年来辛勤付出的最大肯定。

八年前,张林冲放弃城里的高薪职业,回到农村,开启了“职业农民”生涯。当被问及为何会选择下乡时,他说:“现在和过去大不一样了,政府在农业农技、保险补助等方方面面提供助力。单就绿色防控来说,在水稻幼苗时期覆盖无纺布、统一安装病虫害智能检测设备,让水稻远离病虫害威胁。”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起点谷物种植家庭农场成为宿城区缓控侧身施肥技术试点,在传统机插的基础上,采用机插侧身施肥机,把由不同释放速率组成的控释肥料包掩埋到秧苗5厘米处,达到一次插秧、同步施肥、分段释放、靶向治疗的效果,作业时间节省了,肥料用量减少了,工作效率提高了,作物产量增加了。

近年来,宿城区结合资源优势、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大力发展果蔬农业、智慧农业、设施农业,全力夯实平台载体、着力精塑产业特色、聚力推进科技赋能。该区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动农业基地建设,计划全区果蔬产业项目突破150家,种植面积超8万亩,其中设施面积不少于6万亩,年产值达30亿元,让农业现代化规模效应逐步显现。

(来源:宿城区融媒体中心/蔡婷 江秀)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联系电话028-86968276】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