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好不好,决定了一个地方有没有投资创业的吸引力、回头率。近年来,东丽区法院负责民商事审判的民二庭积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交流,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帮助企业化解矛盾纠纷,防范法律风险,努力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集中调解结“串案”

2022年伊始,东丽区法院民二庭的系统列表里就新增了100多个案件,全是诉同一被告的“串案”。民二庭立即组织所有关联案件承办法官进行集中研讨,深入分析案情,集思广益,明确了办案思路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在此期间,几位年轻法官主动“挑大梁”,巨细无遗地核对全部诉讼请求、合同和证据后,将每个案子的主要情况、合同标的额、是否结算等制作成明细表,分别梳理归纳争议焦点,再根据每个案子的不同情况制定出解决方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未等开庭就以集中调解的方式化解了大部分案件,多元化解定分止争的效率得以充分展现。

找准焦点破僵局

2021年12月下旬,民二庭受理了一起拖欠货款的纠纷案件。某建设公司与某水泥制品公司口头达成买卖合同,向水泥制品公司采购水泥管。之后,水泥制品公司按照约定交付了货物,但建设公司却迟迟没有付清全部款项,被诉至法院。

法官接手该案后,第一时间联系被告公司相关负责人。法官发现,该案争议焦点明确、事实清晰,且原告、被告双方曾存在长期业务往来,以调解方式结案,不仅有利于矛盾化解,更有利于企业间继续维系经营合作关系。在当事人表明接受调解的意愿后,承办法官随即组织开展调解工作。

“必须这几天付清钱,否则没得商量。”

“目前我们资金周转困难,只能拿出一二十万元,再多真的拿不出来,账户还被封着呢。请求法院给我们做解封,才能给原告货款。”

……

双方当事人在法庭争执不下,调解一度陷入僵局。

“都是咱们东丽区的企业,又是多年的合作伙伴,你们各退一步,年底了都着急回款,大家也都不容易。”听完当事双方的诉求,法官找准案件切入点,开始做思想工作。

经过一番释法析理,双方在法官的引导下最终各退一步,化解了“信任危机”。原告同意被告于春节前先付清一半钱,剩余货款再分期给付,原告则立即向法庭提交了解除财产保全的申请书,双方最终握手言和,决定继续合作,并对法庭快速调解结案、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表示了衷心感谢。

精准发力解难题

今年年初,本市出现疫情,给审判工作带来了挑战。对此,东丽区法院民二庭以提升审判质效为抓手,以促进“案结事了”为目标,将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融入每一起案件办理之中。

在解决天津某运输公司与江苏某建筑安装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的过程中,承办法官多次与被告沟通联系并定好开庭时间,考虑到被告路途遥远,疫情期间跨省来津也不利于疫情防控,为减轻当事人诉讼负担,主审法官决定通过视频、电话等方式,先对双方展开庭前调解。

调解过程中,法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从履行合同情况、各方权利义务、合作现状及前景等不同方面进行开导,最终促使双方放下成见。原告主动放弃了违约金的诉讼请求,为接下来的“案结事了”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个个案件的解决,既体现了法官高度的责任心和不解决纠纷不罢休的恒心,也体现了法律的温度。民二庭负责人表示,将继续践行司法为民初心,打造更多精品案件,以实际行动为企业提供优质高效司法服务和有力司法保障,将优化营商环境举措落实到每一起案件之中。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