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3月16日电 (记者乔业琼)由中国医药卫生行业的26家协(学)会共同主办,人民网·人民健康、E药经理人和中国县域卫生共同参与的2022“声音·责任”医药卫生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近日在北京举办。在“如何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议题环节,多位中医药领域代表委员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院长毕宏生认为,中医药发展既要做好传承,也要拥抱现代科技做好挖掘创新。“当今世界面临着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潮流,中医药也要紧跟时代发展,采用更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助力中医药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为人类健康贡献中医智慧”。他建议,从国家层面应加强中医药平台建设及项目支持,建立适合中医药特色且能够得到认可的评价体系。同时,还要加强中医药国际合作,走出去,引进来,培养更多国外医生学习中医,把中国的理念和文化推广到世界。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李延萍认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社会大众对中医药的价值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应该借势发力,进一步发挥中医药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当中的作用。她建议,一是要逐步缩小中医药服务地区之间的差距,在中医药服务体系、科研平台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中西部地区一定的政策和投入倾斜;二是要坚持中西医并重,建立健全中医药参与新发、突发传染病的医疗救治机制;三是进一步研究推动中医药深度参与养老服务的政策机制建设,推进落实相关人才培养、经费匹配、医保政策等有效衔接,探索中医药参与养老服务的有效模式。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诊疗部主任杨宇飞认为,当前医疗系统数据封锁、信息孤岛、重复检查等问题仍然存在,对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需求十分迫切。她建议,将中医药智能化列入重点研发计划,选择有代表性的中医医院,建设中医药大数据工程技术创新中心。此外,还应建立国家中医药大数据重点实验室,招募各类国际人才,共同推进中医药现代化。
全国政协委员、翔宇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林凡儒认为,加强科技创新,把传统中医药和现代技术紧密结合,是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的关键。他建议,一是要加强科技创新研发,从古今名方中挖掘宝藏。对中西医融合发展的研究课题,要加大扶持力度,促进科技研发突破和成果转化落地;二是要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康复理疗的独特优势,建立中西医并重的医疗康复机构;三是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缩短中医人才培养周期,改革中医教育理念,完善中医基础课程设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研究员岳秉飞认为,中药材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药质量和临床疗效。在数字时代,中药材质量智能化、数字化转变,亟须建立覆盖全国的中药材数字化平台。平台建设对于真假药材辨别、药材监管、质量提升、中医药科普教育等都有非常大的帮助。“为了更好地服务行业发展,建议对平台进行统一顶层设计,并投入相应的资源引领平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