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啪”的一声清脆点火声,蓝色的天然气火苗开始在燃气灶上舞动起来,锅里很快热气腾腾,厨房里香气四溢。

1月8日,天门市九真镇郭大村15组村民汪小发家,汪小发一边炒菜,一边喜滋滋地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我以前在陕西打工,前不久回家后,才知道天然气通到村里啦!”

“大伙能跟城里人一样享受清洁能源,告别了祖祖辈辈难以摆脱的烟熏火燎,这在过去不敢想哟!”村党支部书记郭又成接过话茬。

曾有过烟熏火燎的日子

郭又成回忆,该村村民祖祖辈辈做饭取暖靠的是烧柴禾,烧柴禾时,烟雾很大,满屋都是,气味不好闻。柴禾用完了,村民就要步行几十里路到邻近县市农村上山砍柴。但砍柴给生态植被造成一定的破坏。

后来,村民们改烧煤。煤要点燃,就得先用柴禾来烧引,一股股气味比烧柴禾更难闻。当时,村里是“家家点火、四处冒烟”,灰色的烟雾长龙直冲天空。烧煤之后的灰渣随意倾倒,顺着雨水流进沟渠,水也被污染了。

“前些年,部分村民改烧沼气。沼气是以人禽粪便为原料生产的。我们村的沼气池供气量不大、供气不稳定、技术上常常出状况,特别是沼气池有臭味,村民们并没有广泛接受。”郭又成说。

近些年来,村民们普遍使用液化气罐。“农村人烧液化气罐,还是不划算。一两个月就要换一次,气罐站在十几里地外,每次换气都要骑着摩托车把罐子拉回来,如果请人送气需要加路费。”汪小发说。

另一位村民算了一笔账:“以往我们家一个月一罐液化气得100多块。自从用上天然气,一个月只要几十块钱。”

“气化乡镇”让天变蓝

“如今,郭大村通了天然气,做饭炒菜又快又干净卫生。”郭又成感叹,村里环境也好多了。

2017年,湖北启动实施“气化乡镇”工程后,“气化天门”工程随即启动。该市先后引进华燃、中燃两家公司,组建全市乡镇天然气综合利用项目建设指挥部,每周每月检查督导、通报进度,不定期举办项目工程推进会。天门市纪委监委先后12次进村入户实地走访,不定期到职能部门、服务窗口、施工现场明察暗访,为“气化天门”保驾护航。

2019年11月,该市乡镇镇区实现了天然气全覆盖。

截至2021年底,全市540个村已有453个村通气,今年将实现村级全覆盖。

“现在,我们做饭‘伸手开气’、洗澡‘热水随来’、取暖‘安装地暖’,日子过得舒心。”在九真镇张庙村,71岁的彭结半打开燃气灶,不到4分钟时间就炒好了一盘青菜。

他说,自从用上天然气,自家厨房里比过去干净多了。

而九真镇郭大村党支部书记郭又成则说,乡亲们用上了天然气,“户户冒烟”不见了,村民早上出来散步、锻炼的多了,傍晚出来跳广场舞的多了。城里人纷纷来村里看花、采摘、来吃农家菜。2021年,到郭大村游美丽乡村的城区居民比上年增长三成。

代表委员点评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天然气在农村的普及,改善了生活条件,让广大农民用上了经济、安全、方便的能源,生活更宜居,更有获得感、幸福感。“气化天门”的实现,也改善了基础设施,让城乡公共资源和公共服务配置更加均衡,为乡村振兴、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省人大代表、天门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 余前忠

农民用上干净清洁的天然气,不用漫山遍野去砍树找柴,不再烟熏火烤灰尘满屋飞。天然气进村,改善了农村生态环境,提升了农民的生活质量,满足了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湖北农村实施“气化乡镇”工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建设美丽乡村,实施城乡一体化的重要抓手,也是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省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湖北省委会专职副主委 周建元

链接

“十三五”期间,我省加快推进天然气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着力推动天然气管网和供气服务向县市、重点乡镇延伸,天然气覆盖区域进一步扩大,用气条件显著改善。2017年底实现天然气“县县通”,全省县市区全部用上天然气。截至2021年底,全省通达天然气乡镇375个,较“十二五”末增加259个,利用天然气乡镇比例提升至40%,年用气规模突破3亿立方米,江汉平原等管网建设条件好、人口集聚程度高的地区,因地制宜将天然气利用进一步向中心村延伸。下一步,我省将继续实施“气化乡镇”工程,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宜管则管、宜罐则罐,灵活采用多种方式扩大天然气供气范围,满足更多人民群众清洁低碳、安全便捷用能需求。(刘银斌 董慧)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