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国家卫健委印发《“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提出,关注儿童青少年、老年人两个重点人群,聚焦近视等屈光不正、白内障、眼底病、青光眼、角膜盲等重点眼病,推广眼病防治适宜技术与诊疗模式,提高重点人群眼健康水平。

“十三五”时期,我国眼科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眼科服务能力持续提升,白内障复明手术在县域普遍开展。眼科医务人员队伍不断完善,眼科医师数量增加至4.7万名。人民群众爱眼护眼意识明显提升。但是,我国仍是世界上盲和视觉损伤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主要致盲性眼病由传染性眼病转变为以白内障、近视性视网膜病变、青光眼、角膜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为主的眼病。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及人口老龄化,人民群众对眼健康有了更高需求。我国眼科优质医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存在,基层眼健康服务能力仍需加强,眼健康工作任务依然艰巨。《规划》提出,“十四五”末,力争眼科医师总数超过5万名,每十万人口拥有眼科医师数超过3.6名。这对于推进我国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眼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研究表明,未矫正屈光不正和白内障是我国前两位致盲眼病,全年龄段人群中最容易受到这两种眼病影响的是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十四五”期间,我国眼健康工作的重点放在这两类人群上,对于提高我国眼病防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有效屈光不正矫正覆盖率和有效白内障手术覆盖率这两项指标,不但能反映一定人群中白内障手术和屈光矫正服务的可及性,还能反映眼健康服务的质量。将这两项指标纳入眼健康服务评价体系,有利于帮助患者在“看得见”的前提下“看得清”,从而提升重点人群眼健康水平。

《规划》提出,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视眼病前期因素干预,注重医防协同、急慢分治,推动眼健康事业发展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例如, 0—6岁是儿童眼球结构和视觉功能发育的关键时期,6岁前的视觉发育状况影响儿童一生的视觉质量。因此,做到早监测、早发现、早预警、早干预至关重要。开展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并建立视力档案,需充分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用,同时加强与妇幼保健机构合作,构建分工明确、各有侧重、密切合作的儿童眼保健服务网络。目前,一些地方建设基于互联网的云端屈光档案,积极构建学校、社区、医疗机构、家庭等多方联动的良性防治体系,值得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眼健康是关系民生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我们要坚持以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眼健康需求为出发点,落实健康中国战略部署,进一步构建优质高效的眼健康服务体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覆盖全生命期的眼健康服务。希望各地各部门加强眼健康科普宣传教育,强化每个人是自己眼健康第一责任人意识,推动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责、人人共享氛围,让每个人都能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