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3月14日电题:四川仁寿:昔日撂荒地 复耕焕生机新华社记者陈健、袁秋岳、卢宥伊春耕时节,四川仁寿县采取多种措施,推进撂荒地复耕。在仁寿县板桥镇青龙社区,68岁的农户许祥彬家中因为缺乏劳动力而撂荒的耕地,在周边农户们的帮助下,刚刚种上了玉米。记者见到许祥彬时,一台挖掘机正在他家撂荒的耕地里翻土,许祥彬和十几个村民一道,用锄头从翻过的土块里刨出草根,平整土地,然后播种、盖上地膜。“这块地是去年撂荒的。今年,村里出钱请来了挖掘机翻土,大家又来帮我们一起种。过一段时间,我们还将在玉米地里套作大豆。”许祥彬说。许祥彬的儿女都出去打工了,只有他和64岁的老伴留守在家。因为缺乏劳动力,他家分散在多处的3亩多耕地,过去只有部分条件较好的地块在耕种,一些离家距离较远、缺乏灌溉水源、耕作难度大的地块就撂荒了。“社区排查出撂荒地345亩。”青龙社区党委书记欧阳运清说,社区对于有复耕意愿的农户,帮助农户翻土、复耕;对于能够流转的撂荒地,鼓励业主流转耕种;对于农户在外务工无法复耕的撂荒地,发动周围农户代耕代种。同时,社区集体联合社对部分撂荒地进行集中复耕。通过多种方式,今年春耕,青龙社区要实现“应种尽种”,复耕的撂荒地主要发展玉米、大豆、水稻等粮食作物。板桥镇副镇长雷洋说,全镇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推进复耕,以青龙社区为例,对于排查出的345亩撂荒地,每一个地块都制订了复耕计划。同时,对复耕撂荒地的农户给予每亩200元的补贴。对于在撂荒地复耕和代耕代种中表现优秀的农户,板桥镇还将召开表彰大会,授予“种粮先进户”证书。记者在仁寿县走访时了解到,类似这样昔日撂荒地,复耕焕生机的情况,还有很多。在仁寿县钟祥镇龙桥社区,青壮年都外出务工了,在家的几乎都是老人和孩子,造成部分耕地撂荒。“社区排查出撂荒地400多亩,我们多次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召开座谈会,针对土地使用、农作物种植、农民种地意愿等深入调研,试图破解难题。”龙桥社区党总支书记范冬说。龙桥社区农户们普遍希望实现机械化作业,从而减少劳动力投入。但各户的地块小而分散,各种各的,农机无法施展。56岁的农户郑玉仙说,她家中有5亩水田,却分成零散的7个地块,过去,由于缺乏劳动力只种了三分之一。今年春耕,龙桥社区大胆创新,尝试“党总支+集体联合社+公司+农户”的新模式。由党总支牵头,社区集体联合社与316户农户签订土地入股协议,今年大春生产,全部种植水稻保障粮食生产,小春则种植蔬菜、油菜、中药材等,通过集中连片种植,实现宜机化作业。农户可得到土地经营利润20%的分红、务工收入等多元化的收入。“过去,我们自家犁田,一天也就能犁两亩。现在社区统一组织中型旋耕机犁田,一台机器一天能犁三四百亩。”郑玉仙说,今年春耕,她家的耕地纳入集中连片种植,往年撂荒的耕地全部复耕。她和丈夫在社区集体联合社的田里干活,一人每天有60元务工收入。仁寿县农技站站长孙万军说,针对劳动力不足的情况,全县统筹推进“瘦改肥”“坡改梯”“小改大”为主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宜机化改造,提高机械化率。同时,引导农户将撂荒地流转给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化经营。通过多种措施,今年全县已复耕撂荒地3.9万余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