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底,上海市闵行区的郑女士家楼下,开张了一家“钱大妈”生鲜商铺。原想是就近买菜的好去处,如今却成了烦恼。原来,商铺需在凌晨进货,并在清晨处理大片整猪,期间带来的卸货声、剁肉声等令一家人备受困扰。为此郑女士多次与商铺交涉,甚至发生冲突,“闹得很僵”。

“钱大妈”是2019年开始在沪上遍地开花的社区生鲜零售品牌,“不卖隔夜肉”是其标志性口号。不过,在实施包围社区的市场战略同时,生鲜业态与邻里关系也开始出现紧张。在上海市民服务热线12345平台上,近3个月涉及“钱大妈”噪声扰民投诉有81件。社区生鲜业态是否适合开在居民区?是否有办法缓解新业态与居民之间的紧张关系?

居民:凌晨就开始制造噪声

6月1日清晨7时,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来到闵行区莘庄镇疏影路999弄富林苑·中区小区,大门两侧一溜商铺,右侧头一间就是生鲜肉菜连锁商铺“钱大妈”,红色招牌十分惹眼,店门口的消费者已络绎不绝。

这家“钱大妈”商铺层高约3米,外侧摆放时蔬、海鲜与收银台,中间的一张木桌上堆满肉禽蛋类货品,里侧有一处鲜肉冰柜和猪肉分解台面。商铺的正上方是郑女士家的两间卧室。

郑女士告诉记者,为了搜集扰民证据,她记录了自己被“钱大妈”剁肉声惊醒的时间,如4月19日5时43分、4月23日5时18分、4月28日6时15分……,这也让她掌握了“钱大妈”的营业规律:

“进货在凌晨进行,分肉类和时蔬等生鲜两批,板车拖运声、塑料箩筐推拉声、叉车卸货机械声会持续1个多小时。员工上班后开始上架补货,5时左右开始剁排骨,6点半开始剁大骨,‘咚咚咚’的震动声不绝于耳……”商铺7点开门营业,熙熙攘攘的客流又带来人声喧哗。

她与爱人前往商铺交涉,希望能调整剁肉的位置,且剁肉时间能延后至7时,但未果。而与此同时,4月初,郑女士开始向“12345”反映“钱大妈”在营业中带来的噪声困扰,莘庄镇规建办工作人员到现场查看后,认为商铺证照齐全,剁肉声在经营行为中无法避免。

5月初,规建办工作人员应郑女士投诉再次查看,称店长原本打算将肉食加工台安置于店内消防栓处,但消防需保证有1.5米空间,无法满足移位要求。他们查看门店的24小时监控,“显示该店在经营过程中已经做到不扰民”。

5月8日(周六)6时20分,剁肉声比往常来得晚一些。郑女士试图用手机录音,但发现录制后并不明显,似乎已没有手段证明“钱大妈”产生的困扰。5月15日,多次维权未果后矛盾激发。郑女士多次将带水的拖把伸出窗外“洗阳台”,污水浇落到商铺门口。正值顾客盈门,此番动作引来指责,“太不道德了!淋了我一头污水!”但也有知道内情的顾客说:“因为这里太吵,他们小孩睡不着。”

6月1日早上7时30分,记者在郑女士家靠近肉食加工区的卧室里停留了40分钟,期间听到了4次较明显的“咚咚声”,有轻微震动感,是木案剁肉产生的声音。郑女士坦言,现在这个时段的剁肉声确实不大,但7时以前的半小时内,剁肉声足以惊醒人,因为大骨、蹄髈的切割必须用足力道。

店长:不提前剁肉会影响营业额

记者转而前往“钱大妈”门店内观察。肉食加工区附近,招牌显示肋排、软排、带骨大排、优鲜排骨等数十种猪肉部位分割图解。敞开式的冷柜里摆放着8盘已经分解好的猪肉,白花花的8个蹄髈陈列其中。紧贴着一处不锈钢台面上,放置了一块约2平方米塑料面板,这里是剔肉区。切肉师傅拿起一摞尚未拆分的肋骨,毫不费力地用短刀剔除余肉,剥离出4根排骨,转身将排骨放在一角的木墩案板上,再换一把笨重的砍骨刀利索地挥下。沉闷的“咚咚咚”声出现,但声量级比记者预料的小很多。

剁肉的木案是一个50厘米高的木墩,切肉师傅称,不仅没有靠墙放置,还在木墩与支撑脚之间加了一层海绵。“这个大木墩是我花了几千块钱买的!”店长认为,其商铺的业态决定了不可能完全没有声音,“原来的梨木砧板比较矮,可能会跳动,我想能改就改吧。但投诉人仍然不满意。”

不仅如此,店长还采取了其他一些减少噪声的办法。如在门店入口处添了一张木桌,用于分切整猪,“分切好再搬回里侧。”同时,调整了切肉师傅的拆肉手段,“用小刀切分,顺关节切,可以直接拗断,声音相对比较小。”速度则相对比较慢了。门店每天至少要进四五片猪肉,15至20分钟分切完一片,因而最少也得分切1个小时以上。店长称,他们也曾试过一次等到7时开始分切肉,结果生意惨淡,“外面等着买肉的人一大批了,我这肉还没分好。”因此,他们的“底线”是,6时多开始分切肉,6时半开始卖肉,7时再开始剁肉。

而进卸货的时间由总公司根据每家门店的销量和需求决定,每天动态调整配送路线,凌晨12时开始配送,抵达门店的时间并不确定。店长称,清店时会将空箱子归置到门口,缩短拖拽距离。也向公司反映过卸货产生噪声的问题,物流司机已经被罚款几千元了。

“钱大妈”总部称投诉已经得到解决

在“12345”,同样被“钱大妈”店铺剁肉声困扰的市民不少。宝山区彭先生反映,楼下开张半年多的“钱大妈”商铺,早上5时半便开始剁肉,一直持续到中午。隔两三分钟就有剁肉声和震动感。工作人员多次上门沟通,剁肉开始的时间延后了半小时,但力度未减,声量依旧。据工作人员称,商家承诺在案板下方垫东西,设立挡板。但从居民感受来讲,没有明显效果。

黄浦区尉先生也反映,今年2月初楼下开设一家“钱大妈”商铺,每天5点半开始切肉,由于是上世纪70年代初老公房,隔音很差,剁肉“声声入耳”。投诉后,店铺在开门营业前改将案板放在地上剁肉……

一线生态环境执法人员也告诉记者,非机器设备产生的噪声扰民问题往往只能依靠双方协调解决。但实际上,经营者们认为,现在房屋设计质量不好,共振的频率肯定有,临街商铺的房子多多少少会受影响,居民自身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而居民们则认为,卸货、剁肉声等噪声由经营者产生,理应整改到让居民满意为止。两者之间很难达成共识。

另一方面,富林苑·中区居委会的瞿主任表示,在要求商铺采取措施后,民警曾入户核查,认为噪声“不是很响,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但可能业主对这方面很敏感。而“钱大妈”主打的现切肉环节是其特色,不可能改成冷鲜包装方式。前述门店店长也坦言,总部在选址时仅考虑了客流价值,没有预估邻里影响,在提前装修、规划上也忽略了隔音等措施,“现在很难改结构。”

对营业中产生噪声扰民的问题,“钱大妈”是否提前告知加盟方、居委会、相邻居民?是否有意识地有所预判纠纷,预先采取减少噪声的办法?门店就市民投诉而采取的措施及落实情况如何?记者就这些问题联系位于广州的“钱大妈”总部相关负责人。6月7日,对方答复记者称,从投诉专员和运营人员的反馈看,投诉问题已经得到解决,顾客均表示满意。其他方面的问题,公司规定暂不做延伸的答复。

(作者:车佳楠 杨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