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蔡清华,来自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产业发展部。2022年春天,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但“天使白”和“志愿红”却在园区疫情防控的最前线牢牢筑起了“铜墙铁壁”。
接到工作指令后,我迅速到岗,参与园区企业人员流调信息的排查。“企业内部近期是否有工作人员从外地返宁?”“企业有没有对重点人员落实规范的防疫要求?”这些问题成为我近段时间与企业沟通交流的重点。一天下来,每天都要走两万步以上。
“爸爸你今晚什么时候回来?”听到下午孩子给我发来的语音消息,我开玩笑地跟孩子说:“等爸爸打败了病毒就马上回来。”舍小家为大家,疫情当前,家家户户都在“宅家”不聚集,而我一直参与疫情防控工作,陪伴家人的时间少了,好在他们都很理解我,作为一名党员,在疫情面前,我必须战斗在防控疫情的一线,这是我的职责使命。
作为高新片区核酸检测采样点副组长,保障采样点核酸检测工作有序规范地进行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能够确保每轮核酸采样检测工作顺利开展,在每轮检测采样的头一天晚上,我都会带领点位上的伙伴们到达点位,从防疫检测动线布局到一米线隔离警示标志;从采样台的设置到防疫物资转运,大家为第二天核酸检测采样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前几轮核酸检测,我们遭遇了南京强降水天气,温度骤降。在核酸采样现场,我们需要查验每一位参检人员健康码以及身份信息。由于频繁走动,我的裤子、鞋子都湿透了,冷得直打颤。我深为感动的是,大家都很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工作。因为在雨中操作不方便,耗费的时间比较长,但是没有一人有不耐烦的情绪,现场井然有序,当我看到点位上的志愿者以及医护人员依然毫无怨言投入战斗时,我知道这应该就是“天使白”和“志愿红”的力量。
疫情面前,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园区的志愿者同事们用汗水和行动诠释抗疫的决心,用志愿服务诠释肩上的责任与担当。我坚信,胜利的曙光就在前方!
魏志民: 青春在战“疫”一线绽放绚烂光彩
我叫魏志民,来自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财务金融部。疫情就是集结的号角,身为一名“95后”,我知责于心、担责于身,积极响应园区党组号召,迅速下沉社区防控一线,在志愿服务中站在前、冲在前、干在前,让青春在战“疫”一线中绽放绚烂光彩。
3月17日是我下沉的第一天。我怀着激动又忐忑的心情,前往大厂街道潘营路88号。我的工作主要是负责外地来宁返宁人员核酸检测,维持现场秩序、讲解检测流程、疏导非外地返宁人员前往全民检测点进行采样,并帮助老人及其他弱势群体填写个人核酸采样信息。
“不好意思,您非外地来宁人员,请前往全民检测点参与检测。”这大概是我这段时间说得最多的几句话。防疫工作中,面对少数年长的爷爷奶奶搞不清楚状况,对我们的工作不太理解,为什么不能在这里进行检测,去别的地方觉得没有必要,耽误时间。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我总会面带微笑地对他们说:“爷爷奶奶,这边属于外地来宁、返宁人员核酸检测处,会伴随着不确定风险因素,咱得保护好自己......”半天下来,我的嗓子都快冒烟了。虽然厚重的隔离服挡住了我的脸,但是我的真诚依旧可以打动他们,爷爷奶奶们听了也笑着说:“辛苦小伙子了,我们积极配合。”
下沉社区的同时,我也积极配合园区其他防疫工作的开展。3月20日晚,我在接到紧急调度的通知后,第一时间前往智城园区2-1栋公寓房,参与日用品物资的分配和房间的布置整理工作,第二天一早又继续按时投入到外地来宁人员核酸检测点的现场工作。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时代的接力棒已传到了我们的手中,脱下工作服换上隔离衣,履职尽责,竭尽所能,用略显稚嫩的肩膀扛起责任与担当,让青春闪耀在“疫”线。
张仁祖:防疫尖兵勇担当 奋战“疫”线守家“园”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枚党徽就是一面镜子。”我叫张仁祖,是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管理办公室安全环保与综合监管部负责人。面对异常严峻的疫情形势,自2019年底以来,我严格按照园区的要求,扛责在肩、以身作则、勇挑重担,奋战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名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
我主要负责企业园区日常安全环保等方面的综合监管工作。疫情发生之后,我所在的部门坚决扛下了园区疫情防控重任。
2020年初,园区内企业准备复工复产,由于当时各种信息监测设备还不完善,为了保证每家企业安全有序生产,我每天走访企业,连续40多天没有休息。除了查看每家企业是否按照要求测体温、做记录,最重要的,是让所有企业员工填写行程轨迹报告单和签下疫情防控承诺书。60多家企业、近8000人的轨迹单,需要一一过目核实,排除风险人员。经过40多天的严防死守,所管理的60多家企业都顺利的安全复工复产。
2021年7月20日,我主动对接街道,3小时完成点位设置并开展规模性核酸检测三轮近35000人;年底,我们接到通知,需要在小柳工业园临时搭建起“两站一场”重点人员核酸检测点。因为是针对从南京火车站、南京南站和飞机场来宁的重点人群开展检测,场地建设更大一些,要求也更高一些。经过我们部门的组织协调和现场勘察,面积达500平方米的检测场地在10天之内完成并投入使用。目前,这块场地作为黄码人员的集中采集点,在新区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今年3月,当疫情来临时,立即按照战时状态投入到疫情防控中去,每天早上7点到晚上12点,我都处于各个点位的协调和打电话做沟通的状态,3月份通话时长达到1500分钟,连我自己都感到诧异。因为工作时说了太多话,我几乎没有精力与家人做更多的交流。
我的妻子是一名老师,负责教授初中毕业班学生,疫情反复,中考在即,她的压力也很大。家里面两个小孩,大的是高一、小的才幼儿园,我们夫妻俩平时对孩子的生活学习非常关心,现在却无暇顾及。因工作的特殊性,我不能时时陪伴在家人身边,不能给他们及时照顾和关心,我能做到的就是把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在公与私的天平上有所选择,坚守好疫情防控一线。
作为一名基层疫情防控工作人员,我将与同事们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守望相助,坚决打赢打胜疫情防控阻击战!
王朝:“只有经历过,才能懂得防疫人员的辛苦”
我叫王朝,来自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发展管理办公室。3月中旬以来,南京的疫情形势逐渐严峻,园区也随即进入了紧张的疫情防控状态。作为一名有着16年党龄的老党员,助力疫情防控工作是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当我得知要下沉到一线的时候,我的内心无比激动。我被分配到大厂街道潘营路88号核酸检测点做志愿服务。到达街道后,我与工作人员进行相关工作对接,全面了解这边的出入口布局结构、居住人员数量、返宁情况等,为更好地协助完成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基础准备。了解完基本情况后,我便“全副武装”进行检查值守。
我主要负责在外围引导秩序、参检人员身份信息登记以及核酸采样信息登记。这个点位有些特殊,这是专门为中高风险地区来宁返宁人员所开设的核酸检测采样点。在外围做秩序维护时,除了查验行程码和安康码,我还需要查看参检人员是否携带街道开具的“证明”,这是验证“外地来宁返宁人员”的重要“标签”。除此之外,我要采集他们的信息,只有通过扫描二维码,我才可以清楚地知晓对方是否在社区进行报备。“证明”和“二维码”核对无误,我们才能让对方进入核酸检测登记区。检测点位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持续开展工作,高峰期时一天可检测6500人次。
在做志愿服务工作之前,除了本职工作,我还负责高新片区企业的常态化防疫督查。疫情来临之后,位于高新区的南汽江北新区基地也设置了一个核酸检测采样点。在大厂街道检测点工作之余,我也会前往南汽江北新区基地检测采样点,替换在岗的其他同事,让他们能够稍微休息一会儿。志愿服务的这些天,往返于两个检测点之间似乎也成为了我的日常。
老实说,在重点人群核酸检测采样点参与志愿服务,内心还是会有一丝担忧。所以,志愿服务期间我一直没有回家,单独暂住在单位。防疫的这段时间,妻子被借调到了新区防疫指挥部参与工作,经常会很晚回家。我们刚上一年级的孩子只能由家里老人帮忙照顾,每天督促他上网课、写作业。
3月27日,我结束了10天的志愿者工作,回到本职岗位上。日常工作也堆积了很多,我得赶紧处理。
防疫一线人员的辛苦,只有经历过才能懂得。但一想到自己能为园区筑起防疫安全屏障尽一份力,即使觉得忙碌和辛苦也是值得的。
朱琪伟: 宁放十次空 不放一次松
我叫朱琪伟,是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安全环保与综合监管部的一名工作人员。疫情发生以来,我与园区许多同事一道投身防疫一线,迎难而上,不惧风雨,用责任与担当筑起防疫“安全线”。
3月14日一大早,园区正式吹响了战“疫”号角。防疫物资是否充足?检测区域如何划分?人员如何分工?这些问题都在我的脑海中不断涌现。
由于家住江宁,来回奔波不方便,我便住在了单位。每天一旦忙起来,经常接不到家人的视频或电话。欣慰的是,他们很理解和支持我的工作,为了让他们放心,我会抽空给他们发消息报个平安。
对了,今天收到了儿子为我创作的防疫“大白”绘画,我知道,此时此刻,儿子也在为我加油,期待着我早日回家。
防疫的工作千头万绪,我们唯有认真以待,一个一个电话去排查,一条一条信息去核实,一件一件工作去落实,用我们的“铁脚板”,筑牢我们的抗疫防线。为了确保园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我们专门成立工作专班。一方面,我要搜集3月1日到3月12日期间园区所有外地返宁人员的核酸补检工作;另一方面,我要根据相关规定对3月13日以后外地返宁人员落实开展“3+11”管控工作。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我的手机就再也没有“安静”过。
“喂,请问一下外地返宁人员要在哪里做核酸检测?”
“你好,请问一下,我的健康码变黄了,现在要怎么办?”
“‘3+11’管控人员的核酸检测会有人上门采样吗?”
······
面对电话里焦急的声音,我们每一个人都努力去给大家提供有效帮助。
与此同时,作为园区中山片区核酸检测点位长,我也要统筹好园区中山片区企业、工地和周边社区人员核酸检测点位工作。我已经记不得今天是我连轴转工作的第几天了,忙起来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从防疫物资的协调检查到人员的值守安排,包括点位布置的细节,总是要一个个确认到位才能放心,防疫就是这样,宁放十次空,不放一次松。
我是一名党员,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这既是一份责任也是应尽的义务。只愿疫情早日消退,共迎春暖花开!
滕子婵: 小身板有大能量
我叫滕子婵,来自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综合管理部。疫情蔓延,我迅速响应,主动担当,在战“疫”中磨砺青春,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巾帼力量。
3月22日起,我开始参与园区流调排查工作。从星期一到星期日,尽管每天都基本清零,但第二天早上打开“宁搏疫”系统,都会看见一列又一列的“待核实”名单。这是考验人耐性和精力的工作。为了让一线工作的防疫人员减轻负担,流调组分秒必争地开展分析工作。我们需要对每晚推送的上千条数据进行认真梳理,精准筛查出重点人群的基本信息,对相关人员逐一打电话进行信息核查,并在第一时间汇总上报,以便其采取进一步的防控措施,为下一步涉疫重点人员核查工作提供精准数据支持。
园区建设工地的务工人员和外来人员数量不少,五湖四海的口音让人很难分辨,电话多的一天,五六十通打下来,才发现自己一口水也没有喝,嘴唇已经干裂的微微渗血了。在流调的时候,总难免有些插曲,有的人举报了我的电话,也有的人直接骂我是骗子,这时,也只能和流调组的同事们以“群众反诈意识高涨”的打趣消解掉尴尬和无奈。有无奈,就有幸福,记得一通电话后,被核实人只是说了一句“你辛苦了”,就让我感受到极大的温暖。
外地来宁货车开始报备后,我作为综合管理部的一名成员,平时与园区企业沟通较少,但我还是努力克服困难,主动联系,积极对接,及时沟通,确保园区货运物流能够得到放行。人们都说,物流是实体发展的血脉,对于企业而言,疫情期间不停工、不停产,就需要物流的不阻滞、不断流,我深感自己的使命重大。因此我一整天都会盯着“花旗营”卡口的信息,及时准确将货车信息与企业、卡口对接。这样一来,白天基本上就没有休息的时候,身体也特别的疲倦,但越是疲倦的时候,我反倒更加清醒,因为每一辆货车通关以后,我都能够感觉到自己为园区、新区的发展贡献了一点点微薄的力量。这种成就感也促使着我,更加努力。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变化,流调队员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工作流程,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形成疫情防控的强大合力。虽没有慷慨激昂的请战书,但作为疫情中的“逆行者”,与病毒抢时间,从日出到深夜,为的是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守护大家的平安。世上本无英雄,只是这些“无名之辈”的守护让生命之花得以精彩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