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手术机器人,很多人立刻想到的是“达芬奇”,现在,国产的单孔手术机器人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亮相。在11月2日,南医大二附院召开的单孔手术机器人临床项目启动会上,记者了解到,国产的单孔手术机器人已经开展临床试验,该项目在全国共有四个中心,南医大二附院是江苏唯一的中心,目前这个国产的单孔机器人重点对付的泌尿系统的疾病。

在南医大二附院进入临床试验的国产单孔手术机器人,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家伙”。医生在手术台边的主控台上操作,“动作”能精准地传导到手术台上的机械臂上。整个手术机器人进一步结合人手的灵活性和腹腔镜系统的微创优势,可在狭小的空间完成更加精准的操作;机器人手臂具有7个自由度,可540度旋转,使得原本在腹腔镜系统下因长筷效应难以完成的某些动作可较为容易地完成;其10倍放大的三维高清视野,即使是细小的血管也能一目了然。

南京医科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南医大二附院院长顾民,虽说大家都喊这些“大家伙”为手术机器人,其实更为准确地应该叫做线控机械臂,它来做手术,依然需要医生的操控。但有了手术机器人的“左膀右臂”,外科医生的劳动强度在下降、医生的职业寿命也在延长,更为重要的是,它让外科手术更加精准,创伤相对也比较减少。

南医大二附院泌尿外科主任朱清毅介绍,此次亮相的手术机器人,一大特点是单孔。“最开始我们做上尿路的手术,比如说肾癌,要从腰部取一个切口。”南医大二附院泌尿外科主任朱清毅介绍,在开放手术的情况下,这个切口要横跨腰部,把腰部的肌肉都切断,对肌肉、神经的损害很大,患者术后要在床上躺上几个月,后来腔镜微创手术发展起来了,手术从大切口变成了打三四个洞,切断的部分肌肉。发展到单孔,手术只需开一个2-3厘米左右的切口,创伤更小,切口更隐蔽,因为皮肤有弹性,小通道也能将大标本取出,“单孔”也能处理大范围的病变,患者术后恢复更快,疼痛也更轻。哪怕是肾癌手术,患者术后几个小时就能下地走动。

记者了解到,目前应用广泛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经有单孔,但在国内“服役”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都还是“多孔”的手术模式。国产的单孔手术机器人出现,技术上可以与国际水平“比肩”,国内的泌尿外科手术,也将随之进入“单孔机器人时代”。

顾民院长表示,国产单孔手术机器人的出现,对于中国的外科和泌尿外科来说,是一个关键性的技术突破,对患者来说,微创手术技术的一大进步,能让患者更加受益;对科技、产业领域来讲,也能解决国外相关技术“卡脖子”的问题。目前国外进口手术机器人耗材昂贵、手术费用很高,如果能尽快完成临床研究,让国产手术机器人越来越多应用到临床,在为患者带来安全高效的治疗的同时,也能进一步降低手术费用,减轻患者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据悉,目前该单孔手术机器人重点的工作范围是泌尿外科相关手术。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为江苏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其中朱清毅团队至今已完成单孔手术2000余例,机器人单孔手术近500例,均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记者了解到,此次单孔手术机器人项目将计划招募150位泌尿外科相关手术受试者。南医大二附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意义重大,二附院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保证科学性、真实性与可溯源性,在提高临床水平能力基础上,积极探索治疗新方式。

(来源:《零距离》记者/胡艳 通讯员/陈艳萍 编辑/赵梦琰)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