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来岁的范先生(化名)人很瘦,没有三高毛病,却是标准“老烟枪”,每天至少两三包。6月5日晚上,他准备完成洗漱就去睡觉。但一声巨响后,他倒在了卫生间里。家里人紧急将他送到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心梗。
当晚10点左右,浙江医院胸痛中心微信群里忽然信息此起彼伏。
“60余岁男子”“晕倒”“急性心梗”等关键字眼不断跳出,随后是一份心电图报告。浙江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杜常青主任医师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凶险的急性心梗,随即提出绕行急诊,直接转运至胸痛中心导管室准备手术的建议,并带领心脏介入团队做好手术准备。
当夜11点左右,120救护车载着患者范先生驶入浙江医院三墩院区大门。11:06,范先生绕过急诊直接被送进导管室。心血管造影显示,他的三根心脏主动脉血管的堵塞情况分别是95%,近99%以及100%!
杜常青带着团队迅速为范先生开通血管,恢复心脏血供。当血管开通的那一刻,时间定格在11:32。经过一周的住院康复治疗,范先生恢复良好,不日即可出院回家。
突发心梗要把握“黄金120分钟”
并积极配合治疗
急性心梗一旦发生,时间就是生命。最重要的是打通血管,发病后2小时以内是最佳救治时间,俗称“黄金120分钟”。
“现在可以轻描淡写地说DtoB(即入院到开通血管时间)不过半小时,但其实救治情况非常惊险。当时患者心跳缓慢,血压降到80/40mmHg以下,我们用上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来辅助治疗,直到周三才撤掉。”杜常青坦言,范先生能在最快的速度打通血管挽回生命,除了医院的救治能力外,家人积极的就医意识和配合医生的态度也非常关键。任何一个环节的拖延耽误,都会带来完全不一样的结果,甚至是令人遗憾的后果。
与之相对的是此前的另一位心梗患者,也是情况危急,却坚持要到有熟人认识的另一家医院,与患者家几乎隔了大半个城区。且在120送医过程中,患者病情突然急转直下,随车医生当机立断,直奔浙江医院三墩院区。
杜常青强调,发生心梗要第一时间立即拨打120,由救护车到达现场实施紧急救治,尽快送至具有救治能力的医院接受专业救治。若是按照患者家属原先设想的那样,把宝贵的救治时间花在去更远的医院而不是就近就医,后果真的不堪设想。
冠心病在不断年轻化
高危人群要定期检查
在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2019年全球卫生估计报告》中提到,从2000到2019的20年间,排在人类死因第一位的疾病是心血管疾病。
其中的典型代表,即我们熟悉的冠心病,是占比最大的一类。近年来,冠心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死亡率都呈现上升的趋势。
“早在十几二十年前,冠心病好发于60岁以上老年人。但近十年来,40岁以上的青壮年患者在逐渐增多。”杜常青说,从临床来看,45岁-60岁这一年龄段的急性心梗患者,约占急性心梗患者总数的25%-30%。
冠心病的年轻化,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有很大的关系。生活不规律、饮食习惯改变,高脂、髙盐、高糖食品摄入过多,烟酒过量,熬夜、精神压力过大等一系列因素,使得冠心病持续高发,且趋于年轻化。
杜常青建议,年龄在40岁以上,高血压、血脂紊乱、长期吸烟嗜酒、肥胖、糖尿病等都是心梗高危人群,要定期做检查,以便及时发现早期冠心病、无症状性冠心病,防患于未然。
梅雨天要提防冠心病来找茬
在冠心病的一系列诱发因素中,天气也颇为重要。每年秋冬、冬春换季之际,都是冠心病的高发期。同时,闷热的天气也会给心脏带来不小的刺激。
周四浙江入梅,连日来不少人都感觉闷热不适。杜常青说,梅雨季节南方多雨潮湿,空气中湿度增加,气压降低,导致心肌耗氧量增加。同时由于天气闷热难受,人体极易出汗,血液黏稠度增加。
他提醒,炎夏即将到来,建议市民室内要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老年人不要舍不得开空调,但室内室外的温差不能过大;要注意饮食安全,防范消化道疾病;高血压患者要及时跟医生沟通用药方案,在医生指导下增减药物。
如果觉得胸闷、气喘,出“虚”汗,除了天气闷热导致可能,还应提防冠心病心绞痛发作,应该及时就医,并行心血管各项检查,排除严重心血管事件。
特别要注意的是,急性心梗也有晕倒这一症状表现。如遇到晕倒时,要第一时间放平身体,保证大脑供血,然后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根据指令进行下一步处理。(记者 陈敏娜 通讯员 郭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