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2021年,麻城市黄土岗镇堰头垸村卖出土货1000余万元,从重点贫困村蝶变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人均纯收入从2018年的9600元增加到2020年的1.46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近40万元。

这个典型的大别山老区村,给人们带来什么启示?连日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蹲点调查。

一周内,220户群众流转土地

“今年干花收购价每公斤60元以上,每亩毛收入过万元。”2021年12月1日,堰头垸村福白菊种植基地,负责人王再波喜上眉梢。

一样高兴的,还有摘花的村民张可娥。“我每天能摘150多斤鲜菊,有150元收入,从10月底忙到现在。”她说,高峰期,每天有两三百村民来基地摘花。

2021年,堰头垸村党总支引进能人王再波,流转504亩土地种植福白菊,创办合作社。村里争取近300万元项目资金,帮助建起2000平方米烤房,每天可烘烤1吨干花,合作社议价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增强,菊花销售不再受季节限制。

“过去好东西没有卖上好价钱。”村党总支书记杨作柱说,村里多是留守妇女和老人,以往菊花是零星种植、随机销售,不成气候。

2021年4月,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动员村民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一周内,220户群众摁下“红手印”。

通过政策支持,吸引能人回乡,把产业项目做大做强,堰头垸村2021年油茶种植面积达3000亩,打造网红梨园基地150亩,形成菊花、油茶、果树、畜牧、光伏发电等5项特色产业。

留守妇女打造“网红之家”

“堰头垸成为麻城‘网红直播村’,周红英立下头功。”杨作柱说。

49岁的周红英是4组村民,做过电商。2020年疫情过后,看到村里不少留守妇女无事可做,她萌生想法:“网上有农村妇女直播卖农产品,我为啥不试试?”

周红英将以往经验用到淘宝、拼多多、抖音等直播平台上,带动50多名留守妇女卖福白菊、腌菜、葛根粉、柿子干、糍粑等农特产品。

“朋友们,这是我们刚摘下的福白菊,用它泡茶可以清火,想买的请点2号链接……”2021年12月1日晚8时,留守妇女王玉慧用带有鄂东腔的普通话,向粉丝推介。

“加入网红团队后,我主要负责接单、发货,最多时一天出货1000单。”见到留守妇女周想荣时,她正忙得不可开交。她说,2021年有2万多元收入,还能在家照顾老人小孩,比外出打工强。

一部手机、一个直播架,把周边四里八乡的农特产品销往全国,堰头垸村一群留守妇女干起了“新农活”。村里顺势建起网红之家、快递物流中心。

59项服务“家门口”能办

2021年12月7日,冯其凤出家门,直奔堰头垸村党群服务中心,去给临时挂失的社保卡解挂。“这里有政务服务自助一体机,几分钟就能办好,不用往麻城跑。”冯其凤说。

这台自助一体机摆在一楼大厅,人社、医保、公积金、税务、不动产……足足能办59项事项,24小时“不打烊”。一旁,2021年刚入职的95后村干部邓双双,现场指导冯其凤操作。

邓双双介绍,村里争取政策资金添置了这台一体机,方便市民办事,并对党群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建起妇女之家、周末课堂、老人关爱中心、村史馆等,中心外配建休闲广场、文化走廊等设施,将党群中心打造成“村民之家”。

“党群服务中心安排什么服务,村里会征求群众意见,做到大家的事大家议、大家干、大家监督。”冯其凤说。

麻城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潘琪说,以堰头垸村为样本,该市正着力推进建设“红色地标”——把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资源整合、功能集成、机制有效、群众参与的平台,让群众“生活小事不出村、教育服务在身边”。(柯利华 徐涛 严强)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