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鹏

针对一起矛盾纠纷,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人民检察院召开公开听证会,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和律师代表参加会议,最终听证员一致同意检察机关作出的存疑不起诉决定,双方当事人达成和解,不再上访闹访,被害人出具书面谅解书。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从青海省西宁市人民检察院获悉,近年来,西宁检察机关以“如我在诉”的境界和“求极致”的精神扎实规范推进检察听证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全市两级院共组织召开听证会124件,是2020年的4.1倍。检察听证主要集中在拟不起诉案件、司法救助案件。

西宁市检察院党组高度重视检察听证工作,要求把听证工作作为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强化组织领导。2021年,全市两级院检察长主持听证会15件次,占听证总数的12.1%,发挥出检察长的“关键少数”作用。同时,各业务部门深入学习领会《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听证工作规定》,西宁市检察院第五检察部组织各基层检察院观摩大通县检察院民事案件公开听证活动,通过实地体验及交流学习,进一步提升听证活动的规范性。

为牢固树立“双赢多赢共赢”的办案理念,实现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西宁检察机关以完善硬件保障为基础、以群众广泛积极参与为关键、以优化听证队伍为抓手,深入推进检察听证工作提档升级。

该市两级检察院围绕“公开、智慧、便捷”的主题,积极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听证室,推动“线上、线下”听证同步进行,全面提升检察工作规范化水平和透明度。目前,除大通县检察院外,西宁市及其他区县检察院均已建成标准统一的听证室。

同时,群众参与度大幅提高。西宁检察机关去年共邀请听证员624人次参加听证会,是2020年的4.4倍,其中人大代表139人次,政协委员127人次,人民监督员118人次,当事人所在单位或居委会、村委会代表以及有关技术专家、法学教授等社会各界人士240人次。多数听证员同意检察机关初步处理意见107件,占听证案件总数的86.3%,比2020年提高3个百分比,有效提升检察机关的办案公信力。

为优化听证队伍,西宁两级检察院积极丰富听证员类型,邀请各界人士踊跃参与到检察听证活动中来,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将检察工作向更多群众进行更广泛宣传讲解,实现良好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数据显示,2021年,西宁检察机关实现召开听证会全覆盖、“四大检察”领域听证“全覆盖”。共组织召开听证会124件次,其中公开听证109件次,不公开听证15件次。“四大检察”中,刑事检察类案件110件次,民事检察类案件4件次,行政检察类案件2件次,公益诉讼检察类案件8件次。“十大业务”中,普通刑事犯罪案件、重大刑事犯罪案件、职务犯罪案件、经济金融犯罪案件、刑事执行和司法人员职务犯罪案件共75件次,民事诉讼监督案件4件次,行政诉讼监督案件2件次,公益诉讼案件8件次,未成年人案件11件次,控告申诉案件24件。

城东区检察院聚焦公共利益安全,针对一起公共绿地环境损害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分管检察长带队进行实地调研,并召开公开听证会,邀请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人民监督员担任听证员。辖区相关单位完全赞同检察机关提出的意见,针对反映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合力打通民生痛点难点堵点。

在一起故意伤害案中,针对被告人无能力履行赔偿义务情况,城西区检察院召开公开听证会,听证员发表意见一致认为被害人符合司法救助条件,应当予以救助,最终发放国家司法救助资金4万元。

下一步,西宁检察机关将坚持头雁引领,以“一把手”推动形成广泛的检察自觉,把检察听证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自觉抓好,推动广大干警善于用听证方式听取意见、为人民司法,同时扩大听证案件范围,建立完善工作台账,聚焦“选、听、证、结”等环节提升实效,努力实现“应听证尽听证”,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可信。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