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田园诗人陶渊明的诗句让人们将菊花视为“花中隐士”。又因其无桃李之妖艳,有松柏之坚心,被誉为“花中君子”[1]。无数的美誉下,可见自古以来人们对菊花的喜爱。中国栽培菊花历史已有3000多年,菊花与中华民族的文化,早就结下不解之缘。最早的记载见之于《周官》、《埠雅》,从周朝至春秋战国时代的《诗经》和屈原的《离骚》中都有菊花的记载。

菊花入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2]。菊花用途广泛,可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现代研究证明菊花还有抑菌、抗炎和抗氧化等作用[4]。不仅可入药治病,还可以调配饮品日常饮用。从夏日的清热凉茶,到冬日的保温杯养生,都能看到它。

然而菊花的品种繁多,产区又广,不同产地,不同加工方法的菊花也不尽相同。在此,我们将菊花的品种、选购、食疗等进行归纳整理,以便大家能更清晰、更准确的使用好菊花。

按产地分品种

菊花来源于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 的干燥头状花序。药材按产地和加工方法不同,分为“亳菊”、“滁菊”、“贡菊”、“杭菊”、“怀菊”等等。每年9~11月花盛开时分批采收,阴干或焙干,或熏、蒸后晒干。以花朵完整,色鲜艳,香气浓郁者为佳[3]。

知差异选菊花

平时我们在超市、茶叶店看到最多的就是“贡菊”、“杭菊”,还有一种“胎菊”,实际上就是花蕾尚未开放的杭白菊。如何选择呢,下面细说分明[2]:

菊花品种差异

杭白菊未开放的花蕾叫做胎菊,10月末第一批采摘质量最好的是名符其实的胎菊王。胎菊是杭白菊中的上品,一般作为礼品的都是用胎菊。花蕾全部开放后采摘下来的就是杭白菊,是桐乡地区的特产。贡菊也称“黄山贡菊”、“徽州贡菊”,又称徽菊,与杭菊、滁菊、亳菊并称中国四大名菊,因在古代被作为贡品,故名“贡菊”。

花朵外型差异

杭菊花呈压缩状,朵大瓣宽而疏,舌状花少,彼此粘连,黄白色花心大,管状花多数,外露;未盛开的杭白菊称作胎菊,颗粒米黄色,大小均匀,紧凑;贡菊花朵基本都是瓣儿,中厚边薄,花心很小。贡菊特点是白花、绿蒂、黄心、气清香。

加工工艺差异

杭白菊是经过蒸熟后晒干的,所以看起来是粘在一起的饼状;在杭白菊花朵未完全张开的时候摘收下来的为胎菊,前两次采摘的质量最好,经干燥加工出来后为特级花,选用的是头序花蕾初开的嫩芽,精心的蒸制,烘焙而成,具有独特的味道.以它的稀少而颇为珍贵;黄山贡菊是新鲜菊花直接烘干而成的生菊花,是一朵一朵的。

产地差异

杭菊(胎菊)原产地为浙江省桐乡市(注意杭白菊的产地不是杭州哦),一般种植在平地上;贡菊原产地为安徽黄山所属的歙县、休宁一带,大多生长在坡地。

功效差异

杭白菊、胎菊和贡菊都是清热去火明目的,不过杭菊和胎菊更重平肝明目,主要去肝火;而贡菊是清肺火的。所以,一般杭白菊更多为入药,杭白菊之胎菊和黄山贡菊更多作为日常饮品。

口感差异

杭菊本身含糖分,闻上去有些甜,且经过蒸晒,冲泡后茶水也略有甜味儿,因此口感比较平和,尤其是胎菊,汤色淡黄,如淡淡的茉莉花茶,并无显著的苦涩味;贡菊冲泡后则口感稍显冲烈,保持了浓重的菊花原始味道,所以通常需要加点冰糖或者白糖来调味。贡菊冲泡后汤色黄中带绿(因为没有经过蒸制的原因,保持了原始的绿色)。

价格差异

胎菊一般要高于杭白菊和贡菊的价格,品质相对来说要好一些,是茶礼的首选佳品。

有了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通过味道、颜色直观的分别菊花的品质,在市场上采购适合的菊花品种啦。

配药茶增疗效

菊花作为清热药在很多经典名方中经常出现,如桑菊饮(《温病条辨》),组方采用桑叶、菊花、薄荷、苦杏仁等,具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的功效。菊花还作为药食同源的中药,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可以配伍几味药食同源的中药代茶饮,能够起到1+1>2的功效,下面介绍几种代茶饮的小配方,以供参考[4]。

菊花+桑叶:增强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肝之功。常用于风热感冒初起的发热、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等。

菊花+金银花:增强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之功。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初起,疔疮肿毒。

菊花+黑芝麻:二者配伍亦清亦补,标本兼顾,增强滋阴明目之功。常用于治疗肝肾阴虚所致的头晕目眩、视物昏花。

菊花+薄荷:二者配伍疏散头面郁热的作用更著,常用于外感风热或肝火上炎所致的头痛头晕,目赤肿痛等症。

甘菊汤(《揣摩有得集》):组方菊花、金银花、甘草。增强清热解毒之功,适用于疔毒的治疗。

药师提示:

菊花性苦,微寒,孕妇应慎用。如果是阳虚体质,易腹泻或者是外感风寒引起的头痛等症,就不宜使用了。

参考文献

[1]祝之友.《神农本草经》药物古今临床应用解读[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211-215.

[2]金世元.金世元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M].北京:北京中医药出版社,2010:199-202.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323.

[4]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版中药饮片卷.[M],北京:中国医学科学出版社,2011:131-133.

[5]中药调剂学实用手册.[M],北京:北京中医药出版社,2016:78-80.

[6]实用中药饮片鉴别图谱.[M],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5:219-220.

陈冰 本科 主管药师

科室: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学部

专长:中药饮片鉴定及合理使用

咨询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1:30 13:00--17:00

咨询地点: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门诊二楼中药咨询室

郭景仙 副主任药师

郭景仙,副主任药师,现任宣武医院药学部质量组组长。主要承担了首医中药临床药师专业研究生授课及临床实习带教;北京城市学院本、专科《中药调剂学》等授课任务。参与《中药调剂学》、《老年合理用药》等书籍编写工作。完成祛痰止咳颗粒临床使用情况分析、含毒性成分中成药安脑丸的合理应用、宣武医院2006-2013年中成药用药失误分析与药房风险管理、中成药超量应用的分析与管理等论文。参与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临床中药学》重点专科、宣武医院《示范中药房》建设项目、《北京市医院临床中药师现状调研及工作模式建立研究》等课题的研究与申报。

科室:宣武医院药学部

专长:主要研究方向合理用药,临床中药学,医疗质量管理。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