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张法官已经5年多,因曾任庭长,大家都习惯称他为“张庭长”,现在是淮安市清江浦区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民一庭员额法官。提起他,同事间对他评价最多的话就是业务过硬、忠厚实在。2021年,江苏高院授予一批法官“全省审判业务专家”称号,张广兄名列其中,淮安市基层法院仅两人获此殊荣。

初学办案,怯而后勇

1989年,张广兄进原楚州区法院工作。作为全村第一个通过参加高考跳出农门的年轻人,他选择了学习法律专业。“择一事,终一生,没有想到自己一辈子就跟法律打交道了。”

刚进法院时,张广兄21岁,担任书记员。“不像现在的毕业生,见多识广,普遍成熟很多。我们那时候缺少社会阅历,是真正的生瓜蛋子。”他饶有兴致地回忆起最初的办案经历。

据他介绍,当时几名书记员跟着一位丁姓老庭长,主要依职权就案件情况开展调查工作,可以独立办案。丁庭长对新人要求很严格,第一次、第二次会带着办案,但是到第三次的时候,就安排他们单独外出调查。“真正的事不过三,老庭长认为,你必须去经历了,才能有长进。”

张广兄是几个新人中格外怯生的,用他自己的话说,畏难情绪严重。“看到当事人就脸红,怕跟人讲话,如果遇到不配合的当事人,更加不知所措。”

担子压在身上,就没有后退的余地,总得把工作完成。这是张广兄当时十分简单的想法。每次在去调查的路上,他就开始思考:见到当事人问什么、遇到突发情况怎么办。一来二去,没有庭长带队,他也能顺利地跟当事人交流了,遇到案件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

唯有勇毅前行,方能无畏无惧。经过人生初历练,张广兄逐渐沉稳成熟。

潜心调研,虽苦犹甜

在调研领域,张广兄被公认为全院标兵,凭的是实力说话。他曾一年发表近20篇综合性调研文章,编著出版《建设工程合同诉讼指引与疑难问题解答》系列书籍,获得“全省法院调研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第一次写的稿子,领导提出了很多修改意见。写的文章未见发表,一时间很没信心。”张广兄在写作路上经历过最初的低迷期,但并未因此失去热情。他不断地阅读、钻研、搜集、整理,将审判管理和司法实践中的所思所悟转变成文字作品。当逐渐有文章发表,他越写越投入,愈发有动力。“文章越写越长、越写越大,院里的一些调研课题、学术论文任务会交给我。”在调研领域,他找到了别样的获得感。2006年,他撰写的一篇案例被最高院公报刊登,在淮安市法院一时传为佳话。

2007年,张广兄调入原清浦法院民一庭,办理的是较为复杂的建筑工程类案件。“感觉这个领域要学习梳理的知识点特别多,于是便萌生了尝试自己写一本‘工具书’的冲动。”他的想法得到了院领导和庭室的大力支持。说干就干,干就干成。“内容既有自己办理的案例,也引用了一些其他法院审理的案例。从起笔到定稿,用了大半年的时间,晚上、周末都扑在这件事上。”《建设工程合同诉讼指引与疑难问题解答》实务性很强,主要提供诉讼程序指引及法律实体处理参考,第一版面世后,受到法官、律师、法律工作者、纠纷当事人的好评。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