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将至,威海各殡葬服务机构在保障好遗体接运、火化、骨灰暂存、落葬、立碑等基本殡葬服务的同时,还专门安排工作人员采取擦拭墓碑(骨灰格位)、代献鲜花、举办代祭等方式,代为开展一次祭扫活动,通过网络视频或微信公众号及时反馈服务情况,回应群众祭扫需求。

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威海近年来将殡葬改革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乡村振兴、精致城市建设等重大战略部署一体推进,积极推行文明丧葬,取得显著成效。全市火化率连续30多年保持100%,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殡葬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殡改经验入选全国殡葬综合改革优秀案例。

近年来,文明祭祀在威海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接纳与认可。为涵养文明新风,威海市民政局每年开展主题宣传月活动,向逝者亲属发放殡葬改革宣传单,全面提升政策知晓度;在春节、清明等祭扫节日,全市殡葬服务机构均开展“鲜花换纸钱”“丝带寄哀思”、免费网上祭扫服务等无火祭祀活动,并提供擦拭墓碑、敬献鲜花等代为祭扫的现场服务,满足群众多元化祭扫需求。威海各区(市)政府也均明确取缔封建迷信和超规格殡葬用品,并将相关行为与信用积分挂钩,约束相关单位和个人行为。民政、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出台文件,严禁生产、销售封建迷信殡葬用品以及超标墓碑,实时监测违规广告。

在推进殡葬改革过程中,威海落实各项“减免奖补”惠民政策,解决群众“逝有所安”的问题,形成民生保障的完整闭环。自2019年起,威海对福利化殡葬政策进行扩面增项,免除遗体运输、火化、冷藏和骨灰存放、遗物焚烧等8项基本殡葬服务费,覆盖范围由特定人群扩至所有户籍人员及驻威部队、外来务工等人员,市域内的跨区(县、市)火化遗体费用由殡仪馆直接免除,年受益2.5万人,减免费用近3000万元。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殡葬观念的更新,生态殡葬也成为一种新风尚。为大力推广生态殡葬,威海积极开辟生态殡葬示范区,全市经营性公墓均在核心位置设立节地生态安葬墓区。同时,威海不断建立完善激励引导机制,制定出台节地生态安葬补助政策,每年投入40余万元,租用专船开展全市公益性海葬活动,已海葬骨灰1400余例;市级对选择海葬、树葬、壁葬和不留骨灰等节地生态葬法的逝者亲属,每例补助800至1000元,年均补助2000余例。

着眼于长远,威海将持续加大节地生态安葬奖补力度,推行海葬、树葬、骨灰寄存、小型卧碑葬等节地生态葬式,“十四五”末,节地生态安葬率达到60%以上。市及区(市)至少分别建成1处市级、县级节地生态公益性公墓,每个镇(街)原则上至少建设1处镇级集中型公益性公墓,引导村(社区)坟墓逐步迁移,树立移风易俗新风尚。

威海还以立法形式对殡葬行为予以规范。《威海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规定,严禁在公共场所和居民小区抛撒焚烧冥纸冥币等祭祀用品,对拒不改正者处以50元-2000元的罚款。威海市委、市政府也将文明殡葬纳入乡村振兴评价体系,强化检查考核,调动各方合力推进,以文明新风助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

推荐内容